小村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齧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淮河两岸的村庄忽然出现,简陋的荆棘篱笆勉强算是门户。
寒冷中,母鸡找到食物就呼唤同伴,老翁衣衫破旧仍怀抱孙子。
田野上的小舟只有断了的缆绳,枯桑树被水侵蚀只剩危险的根部。
哎,这样的生活就是如此艰难,竟被误认为是朝廷户籍中的百姓。

注释

淮阔:宽阔的淮河两岸。
忽有村:忽然出现的村庄。
棘篱:荆棘编成的篱笆。
谩为门:勉强作为门户。
寒鸡:寒冷中的母鸡。
自呼伴:呼唤同伴。
老叟:老翁。
无衣犹抱孙:衣衫破旧还抱着孙子。
野艇:田野上的小船。
鸟翘:鸟儿栖息。
断缆:断了的缆绳。
危根:危险的根部。
生计:生活生计。
谬入:误入。
王民版籍论:朝廷户籍的理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小村》,描绘了一个荒凉而朴素的小村庄景象。首句“淮阔州多忽有村”,以宽阔的淮河和众多的州县背景,突显了小村的偏远与意外之感。接下来的“棘篱疏败谩为门”写出了村庄的简陋,篱笆破败,仅能勉强作为门户。

“寒鸡得食自呼伴”通过寒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需自给自足。“老叟无衣犹抱孙”则揭示了村民的贫困,老人衣衫单薄仍需怀抱孙子,亲情成为生活的一丝温暖。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齧只危根”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凉,野艇无人照料,只剩断缆,枯桑被水侵蚀,仅存危殆的根部。这些细节刻画出小村的衰败和生存的艰难。

最后两句“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表达了诗人对村民生活状况的感慨,感叹这样的生计竟被认为是朝廷户籍中的“王民”,流露出对底层民众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小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贫穷落后的乡村图景,寓含着深沉的社会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山中夜行

孤客心多恐,寒风夜度溪。

山长羸马困,月黑怪禽啼。

远火生樵舍,荒榛乱野蹊。

喜言林馆近,闻犬入犹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山光寺

古桥经废寺,苍藓旧离宫。

柏殿秋阴冷,莲堂暮色空。

鸟啼山蔼里,僧语竹林中。

寂寞芜城近,萧萧牧笛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山行冒雨至村家

雨急芹泥滑,禽鸣苦竹秋。

野香生草木,云润上衣裘。

入石才通马,穿林忽隐牛。

山家多浅井,下照碧峰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度支苏才翁挽词三首(其三)

自昔爱春物,樽深眼底红。

日斜花在落,身醉客西东。

殁叹千年隔,生悲百事空。

君尝知此理,不误学陶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