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龟潭

柔川有潭名石龟,石潭见底行斑鱼。

中有小儿累十馀,爷娘困剧弃黄口。

不忍面儿疾返走,脱儿饥大著水中,宛转呼啼亦何有。

儿幸俦侣众,精魂未能消。

散作飞虫上树木,黑为谢豹黄鸱枭。

爷娘语精魂,毋烦啄我脑。

三日五日吾当来,共汝相呼春树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潘伯脩的《石龟潭》诗,以石龟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悲惨而富有深意的画面。

诗中首先描述了石龟潭清澈见底,斑驳的鱼儿游弋其中的景象。接着,诗人引入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潭中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因病困乏,无奈之下将年幼的孩子抛弃在了潭边。这些孩子不忍心离开,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与饥饿抗争。尽管他们发出凄厉的呼喊,但现实的残酷并未因此改变。

故事中的孩子们虽然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但他们留下的灵魂并未消散。这些灵魂化作了飞舞的虫子,栖息在树木之上,或是成为了夜间的动物如豹和枭。然而,他们的父母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对孩子的爱与思念,化为了对这些灵魂的呼唤,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团聚,共享春天的温暖与欢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人世间对于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不仅是一首哀婉的叙事诗,更蕴含着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39)

潘伯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脩。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

  • 字:省中
  • 籍贯:黄岩

相关古诗词

下第京师别诸乡友

风纷客怀乡思起,吹作长云行万里。

蛟龙春归恋窟泽,虹霓昼动含阴雨。

忆昨路绕彭城来,酒酣独上歌风台。

青天无云野草白,高帝事业安在哉!

丈夫挟策干一命,忍耻随人作奔竞。

道上能无屠狗人,戏作悲歌君莫听。

形式: 古风

万岁山

龙首冈前玉树林,丹青万点紫烟深。

广寒台殿秋如水,太液波涛晚向阴。

西北云山凉冉冉,东南星海气湛湛。

麟帘不卷空良夜,水鹤翛翛警露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积水

白鹭群飞积水寒,怪鳞收雨渐泥蟠。

冲风自散凉波上,落日犹明高树端。

晚色无人聊伫立,秋声何处起丛攒。

他年幸愿青山筑,拄杖穿云戴鹖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忆昨四首(其一)

忆昔西陵桥下路,彩舟初试一莲红。

菱花妆镜春鸥里,杏子单衫玉笛中。

郡国三年烽火入,楼台万井劫烟空。

江湖何预人间事,沙合重洲不遣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