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潘伯脩的《积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以白鹭群飞、怪鳞收雨、冲风凉波、落日高树、晚色秋声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
首句“白鹭群飞积水寒”描绘了白鹭在寒冷的积水面上飞翔的场景,既展现了白鹭的灵动与自由,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接着,“怪鳞收雨渐泥蟠”则通过“怪鳞”这一形象,巧妙地将雨后的积水与地面的湿润联系起来,展现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
“冲风自散凉波上,落日犹明高树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风吹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而夕阳则在远处的高树顶端留下一抹余晖,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蕴含着时间流逝的意味。
“晚色无人聊伫立,秋声何处起丛攒”则将视角转向了傍晚时分的寂静与孤独,诗人独自站立于自然之中,感受着四周传来的秋日特有的声音,这种孤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最后,“他年幸愿青山筑,拄杖穿云戴鹖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希望能在青山之间筑屋隐居,手持拐杖穿越云雾,头戴鹖冠,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