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其二)

载酒无人过子云,年来家酝有奇芬。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带着酒无人来访子云,近年来自家酿的酒有奇特香气。
在醉乡中梦境遥远,不知与谁共享,鼾声沉沉只有自己能听见。
口中的才情在诗歌中还略显微小,饮酒后眼睛看东西却模糊不清。
点亮灯火再试着吟唱淮南的方言,酒香四溢如同春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注释

载酒:带着酒。
子云:指汉代学者扬雄,这里借代文人墨客。
家酝:自家酿制的酒。
奇芬:奇特的香气。
杳杳:深远、迷茫。
齁齁:形容鼾声。
口业:指诗才或口才。
淮南语:淮南地区的方言。
縠纹:形容水波细纹,比喻酒香的扩散。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诗酒的热爱。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独自品尝家酿的美酒,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香气。这份享受是如此的个人化,以至于连子云这样的古代隐士也无法共鸣。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酒精带来的甜美梦境中,他的呼吸平缓而安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享受。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饮酒后想要吟诵诗歌,但因为醉意朦胧而言辞不够流畅;他的眼睛也因为酒精的影响而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两句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表现了诗人即便在醉酒之中仍旧想要挑灯夜读,用古代淮南王刘安的学问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感受着春天东风中的柔和与生机。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欣赏,以及他对个人主义享乐情操的表达。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追和戊寅岁上元

春鸿社燕巧相违,白鹤峰头白板扉。

石建方欣洗牏厕,姜庞不解叹蟏蝛。

一龛京口嗟春梦,万炬钱塘忆夜归。

合浦卖珠无复有,当年笑我泣牛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五色雀,并引

粲粲五色羽,炎方凤之徒。

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

仁心知闵农,常告雨霁符。

我穷惟四壁,破屋无瞻乌。

惠然此粲者,来集竹与梧。

锵鸣如玉佩,意欲相嬉娱。

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

小圃散春物,野桃陈雪肤。

举杯得一笑,见此红鸾雏。

高情如飞仙,未易握粟呼。

胡为去复来,眷眷岂属吾。

回翔天壤间,何必怀此都。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一)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二)

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