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其一)

永寿开新邑,长沙返旧茔。

金葩冷钿轴,粉字暗铭旌。

薤久露难湿,兰馀风尚清。

庆钟知有在,令子合升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挽歌,即用于哀悼死者并表达哀思的诗歌。

"永寿开新邑,长沙返旧茔。"

这里描述了一个场景,可能是指某位尊贵之人去世后,其墓地被迁移到新的地方,而原来的居所则被保留或回到了自然状态。"永寿"二字暗示着对逝者的美好祝愿。

"金葩冷钿轴,粉字暗铭旌。"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墓地的景象,"金葩"可能指的是镶嵌有金属装饰的墓碑或其他墓葬设施,而"冷钿轴"则表现出一种冷清与孤寂的氛围。"粉字暗铭旌"中,"粉字"可能是指墓志上的文字,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薤久露难湿,兰馀风尚清。"

这里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哀思之情。"薤久露难湿"形象地描绘了长时间的露水无法浸湿坚硬的薤叶(一种野生植物),寓意着哀思如潮水般汹涌,却又无法真正达到心中的那个人。"兰馀风尚清"则表达了一种淡雅高洁之情,兰花在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逝者的高贵品格和清净灵魂。

"庆钟知有在,令子合升卿。"

最后两句诗可能是在提醒后人要铭记这位太君的功德与美好,同时希望她的精神或遗风能代代相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墓葬环境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于逝者深切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王安石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将挽歌这种形式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

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

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祇萧骚。

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

坛庙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荫馀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云然师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石竹花

退公诗酒乐华年,欲取幽芳近绮筵。

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

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

已向美人衣上并,更留佳客赋婵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