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

我有折角牛,放在前山麓。

山瘦石棱棱,岁月老觳觫。

掺掺过百指,仰此种田谷。

短笛卧斜阳,我饭何时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牛图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深沉。诗人以“折角牛”作为切入点,将视角聚焦于牛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在山间劳作的场景。

“山瘦石棱棱,岁月老觳觫”,开篇即以山的瘦削和石的棱角,以及岁月的痕迹,勾勒出牛的生存环境。这里的“觳觫”不仅指牛因寒冷而颤抖,更隐含了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严酷,也暗示了牛的辛劳与不屈。

接着,“掺掺过百指,仰此种田谷”进一步描绘了牛的工作状态。通过“掺掺”这一拟声词,形象地表现了牛耕作时的动作,而“百指”则强调了牛工作的强度和时间之长。这句诗不仅体现了农事的艰辛,也蕴含了对牛勤劳品质的赞美。

“短笛卧斜阳,我饭何时足”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牧人吹着短笛,悠闲地躺在夕阳下,与牛共享这份宁静与满足。然而,这种满足似乎又略显无奈,因为“我饭何时足”表达了牧人对于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追问,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牧牛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劳动的和谐共生,也蕴含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知几

利欲沈着人,犹如胶漆盘。

谁能逝不濯,背走急水滩。

仕宦岂不好,惟有知几难。

西风动归兴,至今数张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读李翰林诗

喜诗如喜酒,举世流馋涎。

问酒有何好,妙处竟不传。

古人日已远,绝响三百篇。

后来谁措手,讽咏皆陈编。

自从骚选起,众作同虫蝉。

宪章日沦丧,变灭成飞烟。

翰林非世人,金晶应星躔。

手弄玉帝旂,堕作诗酒仙。

行迹老屐齿,侠气馀龙泉。

淋漓洒醉墨,妙语穷真筌。

信手拈斧斤,一挥中方圆。

彼哉夸夺子,骇汗莫敢肩。

玉堂不能留,飘落南海边。

从此誇汗漫,一往五百年。

生平尚丘壑,梦想岷峨巅。

惭君赠醉侯,我饮不滴涓。

我诗如我饮,抚顶期相怜。

莫乞飞霞佩,学举白玉盘。

形式: 古风

九日读陶渊明诗

晋有靖节翁,古昔称高士。

自陈簪组后,为义不两仕。

虽乏报韩功,深怀帝秦耻。

拂衣归故园,寒菊被栗里。

醉馀洒新诗,题自庚子始。

托此明大闲,言外有馀旨。

我生后千岁,历十五庚子。

区区一垤中,起灭纷未已。

壮夫感颓光,大运悲逝水。

登高极遐想,舒卷寓至理。

风期渺相接,衰暮竟谁似。

酌泉荐芳馨,茫茫九泉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夜坐阅书

贾不至千万,仕不至万石。

时穷两不遂,衰鬓秋萧瑟。

平生用力处,文字派六籍。

胸中万斛泉,老不出涓滴。

丈夫处世间,志愿何时毕。

抱此无用物,价重连城璧。

蛟龙死泥沙,蟠屈留遗迹。

政使传后人,虚名复何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