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薛汉所作的《和马伯庸御史效义山无题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乘槎出海,探访成都万里桥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沧海有山皆缥缈,青云无路不迢遥”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
接着,“闲居潘岳惊斑鬓,归去陶潜懒折腰”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东晋诗人潘岳和田园诗人陶渊明,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后夜相期明月上,露台高处弄笙箫”两句,诗人想象着在未来的某个夜晚,与友人在月光下高台上吹奏音乐,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外界探索的渴望,也有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