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缘春恨贮离忧,欲入空门万事休。
水月定中何所谓,也嚬眉黛托腮愁。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通过对春天中所蕴含的离愁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想要逃脱世俗纷争、寻求心灵寄托之地的情怀。"何缘春恨贮离忧"一句,直接点出了春天不仅是生机勃发的季节,也是人们感受离别之苦的时刻。诗人将这种情感比喻为“贮”,意指积累,如同心中沉淀的情绪无法释放。
"欲入空门万事休"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间纷争,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解脱。这里的“空门”可以理解为禅宗中的“空”,即一切现象无常、没有固定的自性,寓意着对世俗生活的超然。
"水月定中何所谓"一句,则是借用禅宗的修行方法——观察心如水月,以达到内心清净、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试图找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不为世间琐事所动。
最后两句"也嚬眉黛托腮愁"则描绘了一种无奈的情感状态,即便是想要超脱,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忧虑和苦恼。眉头紧锁,脸颊上写满了忧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情感的描绘,以及对禅定境界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既想要逃离世俗烦恼,又不得不面对生活重负的心路历程。
不详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王母清歌玉琯悲,瑶台应有再来期。
穆王不得重相见,恐为无端哭盛姬。
我爱窦高士,弃官仍在家。
为嫌句漏令,兼不要丹砂。
断肠佳赏固难期,昨夜销魂更不疑。
丹桂影空蟾有露,绿槐阴在鹊无枝。
赖将吟咏聊惆怅,早是疏顽耐别离。
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
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
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