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

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上巳节紧接着寒食节,清晨的莺花显得稀疏零落。
细雨如泼洒的小火,人们匆匆忙忙地去踏青游玩。
这凉意仿佛是深秋的景象,空气清新没有都市尘埃。
和我一样患病的人,面对此景应该会更加感伤。

注释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春游、洗濯的习俗。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
寥落:稀疏、冷清。
微微:细小、微弱。
泼火雨:形容雨点密集,像泼水一般。
草草:匆忙、随便。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泛指秋天。
九陌:古代长安城中的大道,陌指东西向的道路。
同病者:有同样遭遇或感受的人。
伤神:心情悲伤,精神受打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上巳节气临近寒食节的春日景象。"莺花寥落晨"中的"莺花"即是接骨木的花,形容其稀少而不盛,这也反映出时序尚早,春意未浓。"微微泼火雨"则是对天气变化的细腻描写,"火雨"指的是春夏之交时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即雷阵雨,而"微微"二字则表明这场雨并不猛烈。

"草草踏青人"一句通过人物行动展现了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中外出踏青的景象。"草草"形容行走之声,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而"踏青"则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春游情怀的一种行为。

接下来的"凉似三秋景"和"清无九陌尘"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这样的时节虽有几分凉意,但却没有深秋的萧瑟,更不像尘土飞扬的长途旅行那样干燥。这里,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一种淡远幽静的情怀。

最后两句"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春日里,诗人不仅感受到外界的清凉,更与那些和自己一样患有疾病的人共同感受着心灵的伤痛。这也反映出诗人在这样的季节中,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同病之人的深切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自然写实,展现了一个春日里对生命、健康与自然美景的双重感悟。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玩月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木兰

众花摇落正无憀,脉脉芳丛契后凋。

舒卷绿苞临小槛,剪裁檀的缀长条。

独当春尽情何限,尚有秋期别未遥。

桃叶近来消息绝,见君长忆渡江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东韦曲野思

淡雾轻云匝四垂,绿塘秋望独颦眉。

野莲随水无人见,寒鹭窥鱼共影知。

九陌要津劳目击,五湖闲梦诱心期。

孤灯夜夜愁欹枕,一觉沧洲似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玉蕊

玉蕊两高树,相辉松桂旁。

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秀掩丛兰色,艳吞秾李芳。

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