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行

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

哀歌幽怨港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

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

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

苦乐哀感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

去人悠悠不复至,今人不会古人意。

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

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

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

沈迷不记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

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

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

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馀花寂寞红。

日月相催若流矢,富贵贤愚尽如此。

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

形式: 古风

翻译

前方后方的山峦高峻巍峨,每日都有丧车辚辚驶过。
悲伤的挽歌在山谷间回荡,听者暗自悲泣,如同薤露之歌。
一声哀歌,千年的离别,孝子贤孙只能泪流满面。
世间何物能永恒?即使是大海须弥,最终也会消磨殆尽。
人生短暂如朝露,相聚总是别离,欢乐与哀愁无休无止。
更何况百年匆匆,如梦般流逝。
离去的人不再回归,今人无法理解古人的思绪。
在墓门种松立石,寄托对逝者的长远思念。
灵魂飘荡,肉体化为尘土,五趣轮回,如井中转轮。
今人埋葬古人,新坟旧坟,无固定主人。
洛阳城中的千万人,最终都化为北邙山下的尘埃。
迷失在归途的记忆,我独自悲伤,不知所措。
昔日送别他人,如今却独自躺在芳草间的孤坟。
狐狸穿洞藏匿后代,农夫挖掘寻找珠宝。
老树在野外风中摇曳,废弃的坟冢连着晴朗的天空。
寒食节已过,谁来祭奠?墓旁的花朵孤独地绽放。
日月交替,犹如飞箭,无论贫富贵贱,结局相同。
如何能常居极乐世界,不受生死轮回之苦?

注释

前山:指代前方的山。
丧车:运丧车。
哀歌:悲伤的歌曲。
幽怨:深沉而哀伤。
孝子:尊敬父母的儿子。
顺孙:孝顺的孙子。
大海须弥:比喻极大的事物。
磨灭:消失。
露易晞:朝露易干。
驰:快速流逝。
古人意:古人的思想或情感。
长年计:长远的打算。
五趣:佛教中的五种生存状态。
茫茫:广阔无边。
井轮:佛教中指生死轮回。
北邙山:古代洛阳附近著名的陵墓区。
沈迷:沉迷。
孤坐:独自坐着。
哭长道:在长路上哭泣送别。
卧芳草:躺倒在草地上。
妖狐:迷信中的恶灵。
拨骨:挖掘骨头。
老木:老树。
野风:野外的风。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寂寞红:孤独的花朵。
流矢:飞箭。
劫火:灾难性的大火。

鉴赏

这首宋诗《北邙行》以北邙山为背景,描绘了生死与变迁的深刻主题。诗人通过描绘山中丧车络绎不绝,哀歌回荡,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孝子顺孙的悲泣,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无常。松石墓门、五趣轮回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后世界的迷茫。

诗中“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一句,揭示了繁华与寂寥的对比,暗示了无论身份高低,最终都将归于尘土。诗人感叹“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表达了对过去送别场景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坟荒凉的感慨。

“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则揭示了世态炎凉,人们对于死亡的贪婪和遗忘。最后,“日月相催若流矢,富贵贤愚尽如此”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永恒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0)

释法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东坡居士

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歧句,说似当年踏碓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偈七首(其六)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

若更眼睛定动,未免纸裹麻缠。

脚下是地,头上是天。

不信但看八九月,纷纷黄叶满山川。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七首(其五)

文殊笑,普贤嗔,眼里无筋一世贫。

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七首(其四)

时人欲识南禅路,门前有个长松树。

脚下分明不较多,无奈行人恁么去。

莫恁去,急回顾,楼台烟锁钟鸣处。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