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或初冬的景象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离别之悲、边塞之寂寞与归乡之无奈。
"大江一浩荡" 直接点出了宏伟的大江,它的浩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壮丽写照,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离悲足几重" 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离愁,这种离愁如同大江一般深不可测,层层叠叠。
接下来的"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潮水退去后,如同覆盖一切的大浪;云雾缭绕,山峰也不再清晰可见。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增强了诗中的意境。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使人联想到边塞的寂寞。远处的军营中,只有战鼓的声音传来;而在这荒凉的山野里,只有松树孤独地站在那里。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塑造了一种边疆的萧瑟氛围。
最后,"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无奈与迷茫。这里的“九十方”指的是归途中的艰难险阻,而“归途讵有踪”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乡道路的迷失和不确定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边塞之感以及对归乡路途的无奈。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情感真挚而又不失壮阔。
不详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
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
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
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画桥长且曲,傍险复凭流。
写虹晴尚饮,图星昼不收。
跨波连断岸,接路上危楼。
栏高荷不及,池清影自浮。
何必横南渡,方复似牵牛。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