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

切切闇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翻译

在昏暗的窗下悄声细语,草丛深处虫鸣不已。
秋季的夜晚,思妇的心情如秋雨般惆怅,让独处之人倍感愁苦。

注释

切切:形容声音细微而急促。
闇窗:昏暗的窗户,代指夜晚。
喓喓:虫子的叫声。
深草里:草丛深处。
秋天:秋季。
思妇:思念丈夫的女子。
雨夜:下雨的夜晚。
愁人:使人感到忧愁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静谧画面,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切切闇窗下"中,"闇"字形容夜色浓重,而"切切"则是蟋蟀鸣叫声的拟音词,传递出一种秋夜静寂中的微弱生机。紧接着的"喓喓深草里","喓喓"同样是拟声词,用以描写草丛中昆虫的细微声音。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微小生命鸣叫的捕捉,营造了一种秋夜的宁静氛围。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外部景物引入内心情感,"秋天思妇心"中,秋季常被赋予离索和哀愁的情怀,而"思妇"则特指思念远方亲人的妇女。诗人通过这一表述,点出了秋夜的寂静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深层次地触及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感伤。

最后一句"雨夜愁人耳"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情感。"雨夜"在古典诗词中常作为表达思念和忧愁的情境,而"愁人耳"则是说这静谧而又湿润的秋雨声,仿佛能引起人们更多的烦恼与忧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景物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个在寂静中思念远方亲人、感受生活孤独的人之形象。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听高调凉州

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

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秋房夜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

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秋雨中赠元九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秋热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