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一弟致陶印

不妨主掌旧林泉,山泽癯儒半列仙。

判月可无方寸印,勘书犹有一朝权。

陶人解作虫鱼篆,道号宁须金石镌。

约束风烟听驱使,吾家季子似差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不妨掌管旧时的山林泉石,半数清瘦的儒者仿佛成了仙人。
即使没有官印,也能裁决月亮的运行,研读书籍时也有片刻的权威。
陶匠懂得写虫鱼形状的文字,道号何必刻在金石上。
让风烟听从指挥使唤,我家的季子似乎更贤能一些。

注释

不妨:不必拘泥。
主掌:管理。
旧林泉:过去的山林泉石。
癯儒:清瘦的儒者。
列仙:如仙人般。
判月:裁决月亮运行。
方寸印:官印。
勘书:研读书籍。
一朝权:片刻的权威。
陶人:陶匠。
虫鱼篆:虫鱼形状的文字(古代的一种书法)。
道号:道家的名号。
金石镌:刻在金石上的铭文。
约束:指挥。
风烟:自然景象,也可指代世俗事务。
听驱使:听从使唤。
季子:长子或幼子,这里可能特指某个人。
似差贤:似乎更为贤能。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朋友陶印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用典故丰富,寓意于形象之中。

"不妨主掌旧林泉",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不妨(方岳字)自比为掌管古老山林与清泉的人物,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隐喻其才华横溢、德高望重。

"山泽癯儒半列仙",这里运用了“山泽”和“癯儒”两个词语来比喻陶印德行高尚,如同神仙一般,显示出诗人对陶印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情谊。癯儒是古代道教中的人物,形象怪异,通常用以比喻隐逸之士或得道者。

"判月可无方寸印",此句通过“判月”(意指裁决月亮)和“方寸印”(即方形印章),暗示陶印具有辨识真伪、评定是非的能力。古代常用月亮比喻明镜,可以鉴别忠奸;而方寸印,象征着权衡公正。

"勘书犹有一朝权",诗人提到陶印虽身处低位,但仍有机会施展才华,如同掌握一时的权柄。勘书,即审查、考核书籍之意,这里则比喻陶印对学问的精研和鉴赏。

"陶人解作虫鱼篆",此句以“虫鱼篆”来形容陶印的书法,表明其笔力雄健而富有变化。虫鱼篆,是一种古代的篆刻艺术,常用来比喻书法之美。

"道号宁须金石镌",诗人赞扬陶印的道德名声,如同金石所铸,不可磨灭。这句强调了陶印品行高洁,德韵长存。

"约束风烟听驱使",此处借“约束风烟”形容陶印对文学艺术的掌控力,宛如能够指挥自然界中的风和云烟一般,表达了诗人对陶印才华的高度赞扬。

"吾家季子似差贤",结尾处,方岳自谦为“吾家季子”,即表示自己与陶印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显示出诗人的谦逊态度。季子,在古代指家族中的晚辈或年幼者,这里用以表达对陶印的敬仰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才华与品格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文学追求和道德理想。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百舌

巧语如簧不待频,东皇已为转洪钧。

五更风雨知巢冷,几处宫商隔坞春。

时说一篇新陆贾,横连六国旧苏秦。

恃吾舌在吾何患,从古不无渠辈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竹下

松阴竹影当行窝,日日扶筇一再过。

与世无求干牍少,对人可语笑谈多。

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岁晚只愁年谷尽,杞其毋棘菊毋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四)

白玉为堂月一栏,何如茅屋雪中看。

笑堪索否便堪醉,盟可寻欤不可寒。

枝北春风惊婉娩,江南烟雨几悲酸。

清香吹落骚人手,墨妙笔精并二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五)

水曹为骨逋为髓,风雪灞桥谁共看。

千里梦回归路远,一枝春占暮江寒。

飞飞两片犹堪醉,点点晴香亦带酸。

双玉瓶乾情正洽,与君落笔不辞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