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王廷相所作的《送万中丞士鸣二首(其一)》。诗人以“怜君幽志遂,五十即悬车”开篇,表达了对友人万中丞追求隐逸生活的赞赏与理解。五十岁便辞官归隐,体现了万中丞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接下来,“深入烟霞壑,清便水竹居”描绘了万中丞隐居生活的环境,烟霞缭绕的山谷,清幽的水边竹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氛围。这种生活环境不仅符合万中丞的个性追求,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壶尊藉草处,沮溺话耕馀”进一步展现了万中丞在隐居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他或许会在草地上饮酒赋诗,与古人如陶渊明等对话,享受着农耕之余的闲适与乐趣。这里通过引用古代隐士的故事,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万中丞生活情趣的肯定。
最后,“要在慎眠食,閒中休著书”点明了万中丞生活的重点在于谨慎饮食起居,于闲暇之余不急于著书立说,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不仅是对万中丞生活方式的总结,也是对现代人过于忙碌、忽视内心需求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中丞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自由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简单、平和生活的向往。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志趣与选择,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