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县北县南的纷争何时能结束,又要新建营寨卸下征途的马鞍。
山峰仿佛衔着北斗,三星消失在夜幕中,雪花与月光映照下的千里大地寒冷如冰。
小官有时也需要正襟危坐,老朋友常问我为何不停止官职归隐。
江南的竹林一直延伸到云端,希望能赶在春风中砍下竹竿做钓竿回家。

注释

县北县南:指县境内外。
何日了:何时能结束。
新寨:新建的军营或村落。
征鞍:出征的马鞍,代指征战生活。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斗柄部分。
三星:指天上的三星(可能是参宿三星)。
没:消失。
千里寒:形容极寒的景象。
小吏:低级官员。
束带:整理衣带,表示正式或严肃。
故人:老朋友。
不休官:不停止官职。
捎云竹:直达云霄的竹子。
斩钓竿:砍伐竹子制作钓鱼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征途漫漫、难以了结的感慨,以及在寒冷冬夜中对家乡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县北县南何日了”流露出诗人对于频繁更换驻地的厌倦,而“又来新寨解征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接下来的“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山、星、雪、月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而寒冷的氛围。

诗人感叹自己作为小吏,有时需要正装束带,应酬公务,“小吏有时须束带”体现了官场的规矩与束缚。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渴望摆脱官场,回归故人问及的那份闲适生活,“故人颇问不休官”,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以想象中的江南竹林和春风吹拂下的钓鱼生活作结,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于事,展现了诗人身处仕途的矛盾心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

黄花事了绿丛霜,蟋蟀催寒夜夜床。

爱日捃收如盗至,失时鞭扑奈民疮。

田夫田妇肩赪担,江北江南稼涤场。

少忍飞糠眯君眼,要令私廪上公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子瞻和赵伯充团练

金玉堂中寂寞人,仙班时得共朝真。

两宫无事安磐石,万国归心有老臣。

家酿可供开口笑,侍儿工作捧心颦。

醉乡乃是安身处,付与升平作幸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孙不愚过昆阳

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昆水阳。

古庙藤萝穿户牖,断碑风雨碎文章。

真人寂寞神为社,坚垒委蛇女采桑。

拂帽村帘誇酒好,为君聊解一瓢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其二)

万水千山厌问津,芭蕉林里自观身。

邻田鸡黍留熊也,风雨关河走阿秦。

鸿雁池边照双影,脊令原上忆三人。

年年献寿须欢喜,白发黄花映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