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十五弟文稿

文府高扃守鬼神,蔽亏那掩艳华春。

屠门肯作朵颐过,龙颔轻攘照海珍。

十袭莫论藏弆宠,双眸姑浣向来尘。

从兹染指谙腴味,藜苋难甘诳腹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文人雅士深居简出,守护着智慧与灵感,仿佛鬼神也被其才华吸引。
即使在贫困的屠户门前,也不忘欣赏生活的美好,如同轻轻掠过龙颌的珍宝。
再多的赞誉和收藏也无法满足他的追求,他的目光只专注于洗净心灵的尘埃。
从此以后,他品味了丰富的知识,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觉得甘甜,不再被贫穷的困境所欺骗。

注释

文府:比喻文人的智慧库或才思之地。
蔽亏:形容深居简出,不轻易显露。
屠门:比喻贫困的生活环境。
朵颐:形容享受美食的样子。
十袭:极言数量多,此处比喻赞誉和收藏。
藏弆:收藏。
姑浣:姑且清洗,比喻净化心灵。
藜苋:野菜,象征简朴生活。
诳腹贫:欺骗饥饿的肚子,形容生活困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作品《还十五弟文稿》中的片段。诗人以文房为题,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的形象,他身处书斋之中,守护着学问的神圣之地,仿佛连鬼神也为之敬畏。"蔽亏那掩艳华春"一句,暗示了书房内的文化气息浓厚,即使简朴,也无法掩盖其内在的繁华与生机。

诗人接着通过比喻,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贫困中,他也愿意像屠户一样,珍惜眼前的食物,不因物质匮乏而忽视生活的滋味。"屠门肯作朵颐过,龙颔轻攘照海珍",形象地写出他对美食的欣赏和对知识的追求,即使是最简单的食物也能让他感到满足。

"十袭莫论藏弆宠,双眸姑浣向来尘",诗人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的积累,他的目光超越了世俗的荣华,专注于内心的净化和修养。最后,诗人感慨道,从此以后,他将品味到丰富的内在世界,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让他感到满足,不再被贫穷的生活欺骗。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廖行之高尚的品格和对知识文化的热爱,以及在困境中保持精神富足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和长兄席间书事

穷山二月无多乐,犹作春来料峭寒。

常恐花枝暗萧索,却教诗句漫艰难。

寻芳赖有城西角,泥饮休论日几竿。

他日山僧纪清集,阁中应作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

丹诏飞来万国春,抡才美意属贤臣。

几年志气风云壮,一旦声名日月新。

好把良筹裨负扆,莫贪香饵堕垂纶。

来年上国风光好,喜帖西驰沸路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蔺仰之咏含笑花

何物包藏欲媚谁,千金难售惜光仪。

空凝巧倩如羞靥,晴吐浓薰已透肌。

一夕举烽徒自苦,三年射雉若为奇。

无情草木欣欣意,却恼多情为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四十五叔庆谦子过省二首(其二)

长笑痴儿恋戏衫,拖泥带水漫卑凡。

何如一动君王听,不入徒劳簿尉衔。

细水循除空㶁㶁,泰山终古镇岩岩。

可怜司马身华宠,晚作谀书拟奏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