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来传织女,七夕渡明河。
巧意世争乞,神光谁见过。
隔年期已拙,旧俗验方讹。
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七夕》,主要描绘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的情景。首句“古来传织女”点出织女的传说,接着“七夕渡明河”形象地描述了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情景。诗人通过“巧意世争乞”表达了人们对织女智慧和技艺的羡慕,以及乞求巧艺的心愿。
然而,“神光谁见过”暗示了这种神迹并非人人可见,增加了神秘感。接下来,“隔年期已拙”暗指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的遗憾,而“旧俗验方讹”则揭示了随着时间推移,关于七夕习俗的流传中可能出现了偏差。最后两句“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描绘了七夕时人们摆设的五彩果品和对蜘蛛结网的迷信,认为蜘蛛结网是织女下凡的象征,显得有些浪漫又带有民俗趣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传说与民间习俗,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和生活技能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诘朝持郑酝,向夕望星津。
俗意愿添巧,古心思变淳。
予穷少陵老,公似谪仙人。
独对金鸾月,宫词付小臣。
谁称为近侍,宜与牡丹尊。
霞綷千千叶,香撩黯黯魂。
红楼思侠少,宝髻奉王孙。
剩插不堪照,颜衰汴水浑。
裴生安健否,试问雁经过。
处士赋鹦鹉,将军养骆驼。
食鱼今饱未,索米奈贫何。
昨夜分明梦,持书认篆窠。
江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
远客思边草,孤根暗碛沙。
何曾逢寄驿,空自听吹笳。
今日樽前胜,其如秋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