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日梦后寄裴如晦

裴生安健否,试问雁经过。

处士赋鹦鹉,将军养骆驼。

食鱼今饱未,索米奈贫何。

昨夜分明梦,持书认篆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裴先生身体是否安康,试着问问飞过的雁群。
隐士吟咏着鹦鹉的诗篇,将军则饲养着骆驼作为宠物。
如今他是否已经吃饱,对于贫困的生活又能如何应对。
昨晚我清楚地做了个梦,手里拿着书信辨认上面的篆刻文字。

注释

裴生:对某人的称呼,可能指裴姓的人。
健否:身体健康与否。
试问:询问。
雁:大雁,古代常用来传递信息。
处士:未出仕的士人,即隐士。
赋:吟诵,作诗。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此处可能象征诗才或言辞。
将军:古代军事职位,这里可能指有权势的人物。
养:饲养。
食鱼:吃鱼,可能象征生活条件。
饱未:是否吃饱。
索米:讨要粮食,反映生活贫困。
昨夜:昨晚。
分明:清楚明白。
梦:梦境。
持书:拿着书信。
认篆窠:辨认篆书(古代的一种字体),可能指阅读或怀念某种文化符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九月二日梦后寄裴如晦》,通过对友人裴生的关心和询问,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与关切。首句“裴生安健否”直接问候裴生的身体健康,接着以“试问雁经过”暗示通过南飞的大雁传递消息,体现了古代通讯不便时的情感寄托。

“处士赋鹦鹉,将军养骆驼”两句运用了典故,处士比喻裴生的高雅才情,而将军则可能暗指裴生的地位或身份,通过养骆驼这一细节,描绘出他生活的某种境况。这两句寓言性地展现了裴生的生活状态。

“食鱼今饱未,索米奈贫何”进一步关心裴生的日常生活,询问他是否吃得足够,贫穷的生活是否让他感到困扰。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深挂念。

最后两句“昨夜分明梦,持书认篆窠”表达了诗人昨晚梦见裴生,梦境清晰可见,以至于他在梦中还能辨认出裴生书信上的字体,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梦境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了诗人对裴生的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九月见梅花

江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

远客思边草,孤根暗碛沙。

何曾逢寄驿,空自听吹笳。

今日樽前胜,其如秋鬓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九月晦日谒韩子华遂留邀江邻几同饮是夕值其内宿不终席明日有诗予次其韵

乘兴驱车偶一来,旋呼江老旧游陪。

惊风送雨寒初动,举酒浮蛆拨不开。

骐骥鞴时闻内宿,琵琶弹急怨虚催。

按篱带去令传样,自此逢欢未便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春松抽瘦梗,削束费长毫。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尝为大夫后,欲写伯夷高。

一获山家赠,令吾愧汝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二十一日雪中赴宿怀邻几原甫

正月东都雪,多于旧腊时。

酒宾临迥阁,野雀集枯枝。

马向西城度,花从上苑迟。

刘郎与江叟,相对定争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