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行孝文(其十一)

夜半子,孝养父母存终始。

百年恩爱暂时间,莫学愚人不欢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十二时行孝文》中的第十一首,主题围绕着夜半时刻的孝道实践与对父母的深厚情感。诗中以“夜半子”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在深夜子时,人们应当思考并实践孝道。

“孝养父母存终始”,强调了孝顺父母应贯穿一生,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应尽心尽力地照顾和尊敬父母。这种孝道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与理解。

“百年恩爱暂时间”,表达了人生短暂,与父母的深厚情感却可能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稀薄。这句诗提醒人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因为这些时光是有限的。

“莫学愚人不欢喜”,则是对那些不懂得珍惜与父母相处时光的人的警示。它鼓励人们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用欢喜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让这份亲情更加温暖和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孝道,强调了对父母的尊重与关爱不应只是形式上的,更应发自内心,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十二时行孝文(其十二)

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行香子

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

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

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

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句(其二)

长生不似无生理,休向青山学炼丹。

形式: 押[寒]韵

暮宿清凉院

野客閒来日,山房落叶中。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证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将觉路,语默在西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