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斯远、仲止、子似、民瞻

旧雨常来,今□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秦州。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翻译

老朋友常常来访,如今却不再来,美人儿骄傲不驯,又有谁能留住她。
幸好山中的芋头栗子,今年都丰收了。
在贫贱中,我们的友情稀疏,自古以来,我的道路漫长。
奇怪的是,最近我反而看到了,文章风格像《离骚》,诗歌内容涉及秦州。
人们常说追求功名,没有它就不快乐,却不知还有更让人忧虑的事情。
孩子们顽固不化,怎么也唤不回他们回头。
石头躺在山前,误以为是老虎,蚂蚁在床下喧闹,仿佛听到牛叫。
为了谁,我独自倚着栏杆,一会儿后,又走下楼去。

注释

旧雨:老朋友。
佳人:美人儿。
偃蹇:骄傲不驯。
芋栗:山中的食物。
落落:稀疏。
悠悠:漫长。
文反离骚:文章风格像《离骚》。
秦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州。
儿曹:孩子们。
抵死:顽固不化。
石卧山前:石头误认为是老虎。
蚁喧床下:蚂蚁发出的声音像牛叫。
凭栏:倚着栏杆。
一饷:一会儿。
层楼:高楼。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斯远、仲止、子似、民瞻》。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词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旧雨常来,今□不来",暗寓朋友的聚散无常,"佳人偃蹇谁留"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词人庆幸山中的收成,但感叹贫贱中的友情稀疏,"古今吾道悠悠",表现出他对人生道路的深沉思考。

"文反离骚,诗□秦州",借屈原和杜甫的典故,表达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揭示了词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看似追求,实则忧虑其带来的困扰。"儿曹抵死,唤不回头",是对世俗观念的讽刺,暗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以生动的景象描绘出词人独处的清寂生活,"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辛弃疾在失意之时对友情、人生和政治的复杂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其八)壬戌岁生日书怀

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

已知六十二年非。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

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

从今休似去年时。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和前韵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荣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