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内翰二丈醴泉避暑

疾雷倒海不成雨,黑云衔日蚕不吐。

深院回廊昼日长,青帘朱幕风铃语。

神仙中人龙作马,翠旌绛节从天下。

竹冠芒屦紫绮裘,曳杖林间观物化。

清池照眼自生凉,脩竹回阴欲过廊。

樽酒未空高兴动,含毫欲下云飞扬。

俗闻道士业符医,未语已作庸人样。

但知一扇博百金,岂识双松到千丈。

蝇头小字密著行,四座欢叫醒而狂。

忽惊天姥到庭户,风篁露草鸣寒螀。

回天却日有馀力,小试席间留翰墨。

请公慎用补天手,入佐后皇和玉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迅疾的雷声无法倾盆成雨,乌云遮住太阳,蚕儿也不再吐丝。
深宅大院回廊漫长,白天也显得格外悠长,青帘朱幕下,风铃轻响。
仙人乘坐龙马,手持翠色旌旗,从天而降。
竹冠芒鞋配紫色华服,他手持手杖漫步林间,欣赏万物变化。
清澈的池水映入眼帘,带来清凉,修竹下的阴凉似乎要延伸至走廊。
酒杯还未空,心中欢喜涌动,提笔欲书,如云飞扬。
听说道士擅长符咒医术,但他未开口就已流露出凡人的样子。
只知道一扇门能换百金,哪里懂得双松的价值可以达到千丈。
密密麻麻的小字排列整齐,四周的人们欢声笑语,仿佛被唤醒了狂热。
忽然,天姥山的景象闯入庭院,风中的篁竹和露水草丛中传来寒蝉的鸣叫。
他仍有余力扭转乾坤,便在宴席上留下些许墨迹。
请您谨慎运用补天的才智,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如同调和美玉一般。

注释

疾雷:迅疾的雷声。
衔:遮住。
深院:深宅大院。
昼日长:白天漫长。
翠旌:翠色旌旗。
天下:从天而降。
竹冠:竹制帽子。
观物化:欣赏万物变化。
清池:清澈的池塘。
过廊:延伸至走廊。
高兴:欢喜。
飞扬:飘扬。
业符医:擅长符咒医术。
庸人样:凡人的样子。
博百金:换得百金。
双松:双棵高大的松树。
蝇头小字:细小的文字。
著行:排列整齐。
天姥:神话中的山名。
寒螀:寒蝉。
回天却日:扭转乾坤。
留翰墨:留下墨迹。
慎用:谨慎运用。
后皇:君王。
和玉石:调和美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奉陪内翰二丈醴泉避暑》,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图景。首句以疾雷和黑云象征夏日的骤变,次句则以蚕不吐丝比喻天气阴沉。接下来,诗人通过“深院”、“回廊”、“风铃语”等意象,渲染出庭院的宁静与闲适。

诗人笔下的主人公宛如神仙,骑龙持节,身着华丽服饰,在竹林间漫步,观察万物变化,显示出超然脱俗的气质。清池、修竹、风凉,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清凉宜人的避暑环境。饮酒谈笑间,诗人心情愉悦,豪情勃发,欲挥毫泼墨。

诗中对道士的刻画,既有对其医术的赞美,也揭示了其庸俗的一面,对比鲜明。诗人强调道士应有更高远的追求,不应只看重世俗的财富。最后,诗人邀请对方以高超的才情助帝王治理天下,寓意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既展现了夏日避暑的乐趣,又寓含了对道德修养和才学的赞美与期待。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奉酬应物

论世阙真是,憎好成愚贤。

众手挽跛牂,拟度骅骝前。

与子早相好,于今不知年。

似从欲著帽,忧喜同华颠。

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填沟偶不死,挥刃忽自全。

病马试春草,游鱼纵奔川。

稍思升斗禄,筦库未阙员。

一饥尚可忍,百岁当复延。

相予乘下泽,得句要子宣。

此生期乐死,它日须诗传。

缩手著袖间,弹棋一争先。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妾薄命二首(其二)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处,夜雨鸣寒蛩。

形式: 乐府曲辞

妾薄命二首(其一)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招黄魏二生

出门不雨即偶风,闭门值睡极力攻。

似闻汤鼎作吟声,已贺胜敌收全功。

却思二子共一笑,拨弃旧语无新工。

卒行好步不两得,能致公等吾何穷。

魏诗黄笔今未有,顾我独得神所钟。

径须相就踏泥潦,已办煮饼浇油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