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
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伏波将军的典故开篇,描述了一位年逾七十的老者,尽管身体欠佳,但仍然保持着积极的精神状态。"薏苡何曾适病躯"一句,通过薏苡(一种药草,常被误解为贬谪的象征)暗示了主人公并未因疾病而消沉,反而坚韧不屈。
接着,诗人提到这位老者虽然身体不佳,却无所事事,悠闲地躺着,这与"高卧输公无一事"形成对比,暗指他并未因病而放弃生活或学术追求。最后,"评诗校画是功夫"表明他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研究,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和修养。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阎仲甫病后生活的关心和对其才情的赞赏。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脱略轩裳陶隐居,肘书百卷事宁躯。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炰羔煮饼渐宜秦,愁绝江南一味真。
健步远梅安用插,鹧鸪金盏有馀春。
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
一世定无纡辔处,故应来此著琴樽。
胸中正可吞云梦,盏里何妨对圣贤。
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