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五首(其四)

仕宦希寸禄,庶无饥寒迫。

读书事文章,本以代耕织。

学成颇自喜,禄厚愈多责。

挟山以超海,事有非其力。

君子贵量能,无轻食人食。

形式: 古风

翻译

做官只希望能得到微薄的俸禄,以免受饥饿和寒冷的逼迫。
通过读书从事文学创作,本来是用来代替农耕纺织的谋生手段。
学业有成后我颇为自得,但俸禄丰厚反而带来更多的期待和责任。
试图以扛山的方式跳过大海,有些事情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
君子看重的是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供养。

注释

仕宦:做官。
希:希望。
寸禄:微薄的俸禄。
庶:可能, 以免。
饥寒迫:饥饿和寒冷的逼迫。
文章:文学创作。
代耕织:代替农耕纺织。
禄厚:俸禄丰厚。
责:期待和责任。
非其力:超出个人能力。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量能:衡量自己的能力。
食人食:别人的供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感兴五首(其四)》。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仕途和学问的双重思考。他起初追求官职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以避免生活的贫困与饥饿。他认为通过读书和写作来获取知识,原本是作为一种替代农耕劳作的方式。

然而,诗人意识到学问有成后,伴随着地位和俸禄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期待。他以“挟山超海”比喻这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职责,暗示了这种困境。最后,诗人强调君子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衡量行为,不应轻易接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职位,以免辜负他人之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欧阳修对于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提倡谦逊和审慎的态度。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感兴五首(其三)

清夜虽云长,白日亦易晚。

循环百刻中,势若丸走坂。

盈亏自相补,得失何足算。

餐霞可延年,饮酒诚自损。

未知辛苦长,孰若适意短。

二者一何偷,百年皆不免。

颜回不著述,后世存愈远。

圣贤非虚名,惟善为可勉。

形式: 古风

感兴五首(其二)

怀禄不知惭,人虽不吾责。

贫交重意气,握手犹感激。

煌煌腰间金,两鬓飒已白。

有生天地间,寿考非金石。

古人报一饭,君子不苟得。

忧来自悲歌,涕泪下沾臆。

形式: 古风

感兴五首(其一)

奉祠严秘馆,摄事罄精诚。

岁晏悲木落,天寒闻鹤鸣。

念昔丘壑趣,岂知朝市情。

弱龄婴仕宦,壮节慕功名。

多病惭厚禄,早衰叹馀生。

未知犬马报,安得遂归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事四首(其四)

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

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

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彊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

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

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意何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