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四首(其四)

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

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

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彊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

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

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意何得。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要嘲笑修道之人,山中的生活清苦而孤寂。
看看那青松与仙鹤,比起权贵之家的宾客如何?
权贵之家权势熏天,来访者络绎不绝,从不停歇。
他们哪里关心冷暖,哪有时间顾及饮食。
强颜欢笑以应对厌恶和仇恨,言语谨慎以防招致仇敌。
众人的欲望永无满足,有求必应是他们的常态。
我怎敢推辞个人的辛劳,怎能逃避对天下责任的承担。
然而风波总突然降临,灾祸隐藏着未知的威胁。
尽管神仙渺远难寻,但追求富贵的心意又怎能放弃?

注释

学仙人:修道之人。
岑寂:寂静、冷清。
青松鹤:象征高洁的隐士生活。
朱门:权贵人家,红色的大门。
炙手热:形容权势显赫。
谋寝食:考虑日常生活。
憎怨:厌恶和仇恨。
众欲:大众的欲望。
塞:填满,承担。
风波:比喻世事的动荡。
杳茫:遥远而模糊。
富贵意:追求富贵的心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感事四首(其四)》,诗人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学仙人”的清贫与“朱门客”的奢华,揭示了人间世态炎凉。山中仙人的生活虽然岑寂,但心境淡泊,与青松鹤为伴,无求于人,显得超脱。而富贵人家则忙于应酬权势,追求物质享受,对他人疾苦漠不关心,甚至为了自保而强颜欢笑,防范仇敌。

诗人批评了那些只顾个人富贵,不顾天下苍生福祉的人,指出他们的贪婪和自私最终可能导致灾祸的突然降临,即使身处神仙般的境地,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心安宁。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于道德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感事四首(其三)

仙境不可到,谁知仙有无。

或乘九斑虬,或驾五云车。

朝倚扶桑枝,暮游昆崙墟。

往来几万里,谁复遇诸涂。

富贵不还乡,安事富贵欤。

神仙人不见,魑魅与为徒。

人生不免死,魂魄入幽都。

仙者得长生,又云超太虚。

等为不在世,与鬼亦何殊。

得仙犹若此,何况不得乎。

寄谢山中人,辛勤一何愚。

形式: 古风

感事四首(其二)

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形式: 古风

感事四首(其一)

老者觉时速,闲人知日长。

日月本无情,人心有闲忙。

努力取功名,断碑埋路傍。

逍遥林下士,丘垄亦相望。

长生既无药,浊酒且盈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春杂言

鸠鸣兮屋上,雀噪兮檐间。

百鸟感春阳,有如动机关。

雄雌相呼和,日夕聒聒不得闲。

砌下两株树,枯条有谁攀。

春风一夜来,花叶何班班。

乃知天巧夺人力,能使枯木生红颜。

奈何人为万物灵,不及草木与飞翾。

自从春来何所觉,但怪睡美不觉白日高南山。

行逢百花不著眼,岂念四气如回环。

却思年少忆前事,虽有驵骏难追还。

奈何来日尚可乐,曾不勉彊相牵扳。

渌酒如春波,黄金为谁悭。

人生一世中,一步百险艰。

俟河之清不可得,聊自歌此讥愚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