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五首(其二)

怀禄不知惭,人虽不吾责。

贫交重意气,握手犹感激。

煌煌腰间金,两鬓飒已白。

有生天地间,寿考非金石。

古人报一饭,君子不苟得。

忧来自悲歌,涕泪下沾臆。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贪恋权位不知羞耻,即使他人并不责备我。
贫穷的朋友看重的是义气,仅仅握个手也能让我心生感激。
腰间的金银光彩夺目,但两鬓的白发已显出岁月的痕迹。
活在世上,寿命并非坚如金石,无法永恒。
古人报答一顿饭之恩,君子不会轻易获取。
忧虑和悲伤化为歌声,涕泪涟涟,打湿了胸襟。

注释

怀禄:对官位的贪恋。
惭:羞耻。
贫交:贫穷而情谊深厚的朋友。
感激:心存感激。
煌煌:形容金光闪闪。
飒已白:两鬓斑白。
寿考:长寿。
金石:比喻坚固。
报一饭:报答一顿饭的恩情。
苟得:轻易获取。
悲歌:悲凉的歌曲。
臆:胸口,内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感兴五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富贵与贫贱关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理解。首句“怀禄不知惭”揭示了某些人过于追求权位而忽视道德的自满心态,即使他人不直接指责,诗人仍能觉察其不当。接下来,“贫交重意气”强调了贫贱之交因情谊深厚而显得珍贵,即使是简单的握手,也能让人充满感激之情。

诗人进一步感慨,“煌煌腰间金”描绘了财富的显赫,但同时也暗示了岁月无情,自己的两鬓已经斑白,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无常。“有生天地间,寿考非金石”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即使是坚硬如金石的人也无法永葆青春。

最后,诗人援引古人知恩图报的故事,指出君子不应轻易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应珍惜每一份恩惠。面对人生的忧虑,诗人选择以悲歌排解,涕泪涟涟,情感真挚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富、感慨时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感兴五首(其一)

奉祠严秘馆,摄事罄精诚。

岁晏悲木落,天寒闻鹤鸣。

念昔丘壑趣,岂知朝市情。

弱龄婴仕宦,壮节慕功名。

多病惭厚禄,早衰叹馀生。

未知犬马报,安得遂归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事四首(其四)

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

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

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彊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

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

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意何得。

形式: 古风

感事四首(其三)

仙境不可到,谁知仙有无。

或乘九斑虬,或驾五云车。

朝倚扶桑枝,暮游昆崙墟。

往来几万里,谁复遇诸涂。

富贵不还乡,安事富贵欤。

神仙人不见,魑魅与为徒。

人生不免死,魂魄入幽都。

仙者得长生,又云超太虚。

等为不在世,与鬼亦何殊。

得仙犹若此,何况不得乎。

寄谢山中人,辛勤一何愚。

形式: 古风

感事四首(其二)

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