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闻变作

烽烟看四起,投袂自提兵。

哀角临风壮,愁云压阵横。

张拳呼杀贼,洒血向孤城。

耿耿丹心在,谁能计死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烽火四起,我毅然决定亲自出兵。
悲壮的号角在风中响起,愁云密布如同大军压境。
我握紧拳头,高呼着杀敌,鲜血洒向孤立的城池。
我坚定的心永不熄灭,生死置之度外。

注释

烽烟:战争的信号,此处指战事。
投袂:挥动衣袖,表示毅然决然。
提兵:率领军队。
哀角:悲凉的号角,表达悲壮气氛。
横:遍布,形容愁云密布。
张拳:握紧拳头,显示决心。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
耿耿:忠诚坚定的样子。
谁能:有谁能。
计死生:计较生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爆发时的紧急和悲壮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对将士们英勇斗争的赞美。烽烟四起,表明战事紧急;投袂自提兵,则展示了将领迅速集结部队、准备迎敌的决心与行动。哀角临风壮,愁云压阵横,是对战争气氛的描写,哀角即悲壮的声音,愁云则是战场上的阴霾之云。

张拳呼杀贼,洒血向孤城,直接展现了战斗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英勇牺牲。他们握紧拳头,高声呼喊着冲锋陷阵,洒下鲜血,为的是守护那座孤独的城堡。这份牺牲精神令人感慨。

最后两句“耿耿丹心在,谁能计死生”则流露出诗人对英雄将士们忠诚不渝、宁死不屈精神的赞美。他们的心中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即使面对死亡,也无人能够衡量其意义。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紧张的节奏,传达了战争中的悲壮与英雄主义,以及诗人对于国之安危深切的忧虑。

收录诗词(1)

朱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溧水(今属江苏)个。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三二)。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浏阳。四年,杜彦军叛陷城,战死。事见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九

  • 生卒年:?~一一三○

相关古诗词

广宁桥怀韩有功

河梁风月故时秋,不见先生曳杖游。

万叠远青愁对起,一川涨绿泪争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寄元骧卿

郎今多病如家令,妾自拚躬怨楚王。

斜压玉钗成独梦,低垂玄发系柔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塞垣古木含秋色,祖帐行尘起夕阳。

形式: 押[阳]韵

双燕儿

尚志服事跛神仙。辛勤了、万千般。

一朝身死入黄泉。至诚地、哭皇天。

旁人苦苦叩玄言。不免得、告诸贤。

禁法蝎儿不曾传。吃畜生、四十年。

形式: 词牌: 双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