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尤端明(其四)》。在此,我们不妨先将诗中几个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再结合整体内容来鉴赏这首古诗。
1. "忆昨趋湘水":这里“忆昨”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趋湘水”则是指往昔时期前往湘江边的经历。湘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怀念、乡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2. "公归问锡山":“公归”可能指的是作者朋友或者同僚的归来,"问锡山"则是询问锡山的情况,这里的“锡山”可能是一个地名,也有可能是某人的名字或代号,用以表达对远方故人或旧地的情谊。
3. "惜时为俗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珍惜以及对于世俗琐事所带来的烦恼之情。这里的“俗累”指的是世间俗务和烦忧。
4. "欠往拜师颜":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师长的怀念,想要去拜访却又碍于某些原因未能成行。"师颜"指的是老师的面容,也代表着对知识与智慧的尊敬。
5. "不复亲温厉":这里“不复”意味着无法再次,“亲温厉”则是想要亲近、体验那份温暖与严谨的氛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时光不可重复的无奈和怀念。
6. "畴其念险艰":“畴其”可以理解为深沉的思念,“念险艰”则是指那些复杂而又艰难的情感纠葛。这里作者通过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
7. "莫持鸡炙去":这一句中的“莫持”意味着不要执著,“鸡炙”则是古代的一种食物,常用来比喻微小之物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这里作者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过于执著于琐事。
8. "老泪不胜潸":这句诗表达了年迈时的泪水因思念旧友、旧地而无法抑制,"老泪"指的是老人的眼泪,“不胜潸”则是形容泪水太多,以至于无法控制。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得已的情境,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旧之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它也传递出一种人生态度,即面对不可抗力的事物,我们应当学会放下执著,不要让微小的烦恼占据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