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舟已云发,后舟更谁待。
春事动江皋,客愁满山海。
别晷只须臾,会期知何在?
亦既违素心,安得颜不改。
不详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结发为夫妇,所愿在偕老。
谁知头白来,丧乱不相保。
我昔从一官,携汝登远道。
芙蓉荡风波,宁有几时好。
犹记东门日,别归方草草。
再拜前致辞,幽咽不能道。
手提小儿女,恸哭向秋昊。
讵识是生离,积骨白浩浩。
汝归终可安,我去事转艰。
家既异畴昔,去住亦俱难。
况乃毕婚嫁,百费萃兹年。
内方抚群小,外复给上官。
日夜声嗷嗷,孰与分忧煎。
夫妻不同苦,不如寡与鳏。
汝幸毋我尤,我行偶迍邅。
人道无终乖,天运久亦还。
岂复长流荡,庶往共饥寒。
绵绵我瓜瓞,引蔓空尔长。
有子将得力,弃之往他乡。
他乡与故里,两地永相望。
独有中天月,远照双松堂。
双松我所植,念之犹不忘。
况复儿与女,不见今六霜。
大儿踰弱冠,有娣同己长。
想当望我时,齐行松树旁。
见树不见父,呜咽泪成行。
小女年尚稚,与弟走踉蹡。
相呼戏树下,何处褰父裳。
反哺有慈乌,跪乳有羔羊。
人事独暌乖,俯仰我心伤。
淮阴古壮士,犹感漂母情。
而况我同气,由来恩爱并。
一朝遭世患,舍之以徂征。
惟当欲去时,涕泗下交倾。
荏苒岁年暮,两鬓各星星。
每念焚须事,怛焉心内惊。
老去成飘荡,所志在偷生。
顾往申申詈,詈我久远行。
我欲喻中怀,独有弦歌声。
弦歌清且悲,一鼓泪已零。
再鼓三叹息,四座不忍听。
可随晨风去,长跪陈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