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马廷鸾所创,名为《馆中送郑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士人在科举道路上的挣扎与困顿。"士为欲心缚,蜗牛粘壁枯"写出了士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因追求功名而被欲望所束缚,如同蜗牛紧紧粘附在干枯的墙上,形象地展现了士人对于功名的渴望与无奈。
接着,"荣华不盈睫,咎责弥八区"表达了士人们对于荣誉和成功的追求,以及面对失败时普遍存在的责备与自我怀疑。"不有君子人,中流谁一壶"则是诗人对于社会上缺乏真正君子之人的感慨,似乎在问,当今世上还有谁能如古代的君子一般,以德行和智慧引领时代。
"公怀天台秋,夙昔廊庙须"中,“天台”可能指的是皇帝所居之宫殿,而“公”则是对受赠诗人郑著作的尊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郑著作的敬仰,以及他对于郑某能够得到朝廷重用、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期望。
"南宫接东观,并辔骖天衢"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中心的向往和渴望。而"幽忧肠内热,慷慨涕濡缕"则写出了士人的深层忧虑与激动的心情,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焦灼如同滚烫的热水,难以平复。
"拜疏上虚皇,诵言折奸愚"中,“虚皇”可能是对皇帝的一种尊称,而“拜疏”则是指诗人向皇帝呈递奏章,表达忠诚和顺从。这里通过诗人的行动来表明他对于权威的认同与服膺。
接下来的"肝脑非己物,宇宙须人扶"则强调了士人对于国家大义的责任感,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如同肝脑不可分割一般,而“宇宙须人扶”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在维护天下秩序中的重要性。
"恭惟天王圣,肯使善类孤"写出了诗人对皇帝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悲观,即认为即便是圣明的君主,也难以改变世道的颓废和社会的不公。
最后,“一朝拥麾盖,自诡歌裤襦。黟歙股肱郡,新安文物都”中,“一朝”意味着某个瞬间,而“拥麾盖”则是比喻诗人突然之间得志,成为重要的官员或学者。而“黟歙股肱郡”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与思念。
"斯文紫阳翁,千载长昭苏。稻苗新进士,倚公为播敷。茧丝困穷民,愿公荐蔿于。勉哉崇明德,归来诵唐虞"则是诗人对郑著作的赞美,他希望郑某能够像古代的贤士一样,用他的学问和德行影响世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郑某能够帮助那些困顿之人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士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士人们对于功名、德行与国家责任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