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金堤刘承制景文

漆园说海若,稷下谈神州。

长剑堪倚天,语大世莫酬。

少狂岂其然,及此日月流。

稍知画足非,万事指顾休。

夫子更高识,未沫于前修。

乘流聊复驶,得渚正须留。

盖有幸遇鲁,何能必为周。

徜徉下泽车,惊骇入谷驺。

对酒尚青眼,吟诗将白头。

山阴论往事,陈迹讵能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赠金堤刘承制景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漆园说海若,稷下谈神州”以古代哲学家庄子与孟子的典故开篇,寓意深远,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探讨。接着“长剑堪倚天,语大世莫酬”两句,以长剑喻人生追求,表达对宏大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世事的复杂与难以完全理解。

“少狂岂其然,及此日月流”则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轻狂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稍知画足非,万事指顾休”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对人生目标的重新审视,认为追求过多可能会导致疲惫与厌倦。

“夫子更高识,未沫于前修”中的“夫子”指孔子,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更高智慧的追求,同时对比自己与先贤,显示出一种谦逊的态度。“乘流聊复驶,得渚正须留”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灵活应对与适时停留的智慧。

“盖有幸遇鲁,何能必为周”一句,通过对比鲁国与周朝,表达了对机遇与选择的思考,认为人生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徜徉下泽车,惊骇入谷驺”则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既有自由自在的享受,也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警惕。

最后,“对酒尚青眼,吟诗将白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山阴论往事,陈迹讵能收”则以历史为镜,反思过去,感叹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不可挽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理想、选择、时间等多个维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四弟以道十二弟叔与法王唱和兼示无斁弟二首(其一)

少时勇游山,说山喜动色。

中年谪南方,庐阜得深历。

当时不类谪,忘腰带之适。

怪人肝鬲异,破贼喜折屐。

只今窜林下,织衣而耕食。

缅怀兹两士,吾宗气相得。

吾春种桃时,子晓寻嵩日。

似闻黄面子,为采乌头出。

去年陟岱宗,一士世莫识。

天门邀之下,倾倒意已极。

斯人与人异,龙虎两超忽。

重寻亦无路,颠雨石崖坼。

形式: 古风

次韵四弟以道十二弟叔与法王唱和兼示无斁弟二首(其二)

吾人伯仲间,一语可物色。

气自寡所谐,穷乃足所历。

家风藐五世,不肯适人适。

意行无险易,又跣不著屐。

文词如苦李,惨腹人莫食。

犹矜不传妙,坐恐儿曹得。

学怜新又新,老奈日复日。

伯以最恬愉,何由采之出。

无斁能寡言,犹堪谢前识。

叔与气尚豪,支颐视屋极。

斯文恶表襮,枯鱼戒所忽。

应如鲁宫籀,藏壁俟其坼。

形式: 古风

莎鸡食蝗

居贫得田不百亩,天赐时雨苗氤氲。

迟明当熟晚未刈,灾蝗夜至如惊军。

秋风吟茅雨洗瓦,叶上穗落青纷纷。

常嫌莎鸡聒麦垄,纺车细掉喧晨昏。

莎鸡可怜尔吻利,驱蝗逐蝻群披分。

岂惟秋蝉畏螳斧,蝗亦为尔森跳奔。

天下灾蝗凡几郡,安得尔辈盈千群。

扬眉振羽如屯云,尔虽强聒谁烦闻。

形式: 古风

和胡戢七首(其一)

达则经纶隐著书,昔人于此孰亲疏。

王通持底答杨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