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公甫和陶诗

休惊孟似敖,毕竟敖非孟。

删后多变更,随宜写吾性。

月光有盈亏,月魄恒如镜。

独坐濂溪台,人眠夜逾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陈公甫和陶渊明诗作的阅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性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休惊孟似敖”,诗人劝慰读者不必为陈公甫的诗风与陶渊明相似而感到惊讶,暗示了两位诗人风格虽有共通之处,但其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思考却各具特色。接着,“毕竟敖非孟”一句转折,强调虽然表面相似,但实质上各有独特之处,引出下文对陈公甫诗作的深入探讨。

“删后多变更,随宜写吾性”两句,揭示了陈公甫在创作时的自由与随性,通过删改与调整,表达了个人的真实情感与个性,展现出诗人的艺术追求与自我表达的勇气。

“月光有盈亏,月魄恒如镜”运用自然界的月亮作为比喻,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与永恒。月亮的圆缺变化,如同人生的起伏,而其本质——月魄,始终保持着明亮如镜的状态,寓意着内在精神的恒定与纯净。

“独坐濂溪台,人眠夜逾静”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濂溪之畔,夜晚的寂静更加衬托出内心的平和与深邃。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公甫和陶渊明诗作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性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题竹

东坡云此竹,可以医人俗。

我爱食其萌,清风时满腹。

况兹如瓠肥,何须更添肉。

便欲刻此图,收入桐君录。

形式: 古风

红梅赠同年翁佥事

庾岭小红梅,风标天下绝。

昨日幸同欢,今日伤离别。

玉篴两三声,吹落胭脂雪。

写以赠知心,相携其明月。

形式: 古风

厓山大忠祠

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

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

海涯一片石,镵纪宋运终。

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

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

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

南来合尊子,又坐穹庐宫。

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

君子惟尽巳,天人任违从。

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

遗民一掬泪,远酒烟涛中。

形式: 古风

送陈公甫膺聘之京

势利不我惕,贫贱不我戚。

委曲义理途,飘然若无迹。

问我今行藏,而我亦未识。

偏舟倚江沙,浩歌秋月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