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

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

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

海涯一片石,镵纪宋运终。

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

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

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

南来合尊子,又坐穹庐宫。

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

君子惟尽巳,天人任违从。

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

遗民一掬泪,远酒烟涛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厓山大忠祠》,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厓山战役中宋朝忠臣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开篇即点明了宋朝灭亡并非其咎,而元朝的入侵则并无功绩可言。接着,“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们深深的怀念和忧虑,即便千年之后,这种情感依然强烈。

“海涯一片石,镵纪宋运终”描绘了一块刻着宋朝命运终结的海边石头,象征着历史的见证。接下来,“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描述了在厓山战役中,宋朝的几位忠臣为了国家不惜牺牲,共同抵御外敌的情景。

“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表明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人的努力决定的,而不是天意所能遮蔽的。随后,“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和时间的流逝。

“南来合尊子,又坐穹庐宫”可能是指宋朝忠臣们的后裔或追随者继续在南方生活,最终也成为了元朝统治下的臣民。接下来的“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表达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暗示了忠臣们精神的延续和影响。

最后,“君子惟尽巳,天人任违从”强调了个人应尽己所能,至于天意和人事,则顺其自然。这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和责任的坚持,以及对命运的淡然态度。

“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描绘了在海阳有一座孤零零的庙宇,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祭祀这些伟大的忠臣。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忠义精神的传承。

“遗民一掬泪,远酒烟涛中”表达了对过去忠臣们牺牲的哀悼,以及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忠诚与勇敢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忠臣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忠诚、勇敢品质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送陈公甫膺聘之京

势利不我惕,贫贱不我戚。

委曲义理途,飘然若无迹。

问我今行藏,而我亦未识。

偏舟倚江沙,浩歌秋月白。

形式: 古风

闻陈公甫受职告归

君恩天地宽,臣义日月皎。

无职徒冒官,优游岂不好。

未识义如何,请问程明道。

李密是何人,亦有陈情表。

形式: 古风

钟盆

有声警昏晓,无声植花草。

悬空固为奇,按地岂不好。

百鍊坚刚姿,随方恒自保。

不计春秋移,坐阅乾坤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薛御史抚治荆襄流民

无土不养人,无人不乐生。

况闻荆襄土,菑畬良称情。

所以群疲民,会集图自营。

困翼赴林莽,穷鳞纵深溟。

谁能遏奔逝,采访徒烦刑。

君今去抚绥,要当重哀矜。

逐逐行者止,惴惴居者宁。

庶几畅皇泽,母苟急时名。

如何羊公石,令人泪纵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