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厓山大忠祠》,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厓山战役中宋朝忠臣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宋亡本无罪,元入曾何功”,开篇即点明了宋朝灭亡并非其咎,而元朝的入侵则并无功绩可言。接着,“所以志士怀,千载犹忡忡”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们深深的怀念和忧虑,即便千年之后,这种情感依然强烈。
“海涯一片石,镵纪宋运终”描绘了一块刻着宋朝命运终结的海边石头,象征着历史的见证。接下来,“当时二三子,戮力抱遗弓”描述了在厓山战役中,宋朝的几位忠臣为了国家不惜牺牲,共同抵御外敌的情景。
“事以人力竞,敢谓天眼矇”表明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人的努力决定的,而不是天意所能遮蔽的。随后,“天眼终自瞭,天水流无穷”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和时间的流逝。
“南来合尊子,又坐穹庐宫”可能是指宋朝忠臣们的后裔或追随者继续在南方生活,最终也成为了元朝统治下的臣民。接下来的“反覆复宛转,昭晰亦冥蒙”表达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暗示了忠臣们精神的延续和影响。
最后,“君子惟尽巳,天人任违从”强调了个人应尽己所能,至于天意和人事,则顺其自然。这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和责任的坚持,以及对命运的淡然态度。
“海阳屹孤庙,春秋祀大忠”描绘了在海阳有一座孤零零的庙宇,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祭祀这些伟大的忠臣。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忠义精神的传承。
“遗民一掬泪,远酒烟涛中”表达了对过去忠臣们牺牲的哀悼,以及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忠诚与勇敢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忠臣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忠诚、勇敢品质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