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同天地生,职业随所止;
士农与工商,执业分彼此。
欲耕当问奴,欲织当问婢;
兼之有弗能,专之乃足恃。
繄余读父书,精勤日砺砥。
所幸先人谋,衣食颇自喜。
讵知五旬馀,拂袖归田里。
蓼莪既废吟,伯兄亦云死。
门户强支撑,家督从兹始。
问舍与求田,况复生平耻。
惟存知足心,守约戒豪侈。
有基苟勿坏,差自慰乃尔。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感叹(其一)》表达了人生的沧桑与个人选择的主题。诗中,诗人以自然界的分工为引,指出士、农、工、商各有其职,强调了专注和敬业的重要性。他回顾自己曾刻苦读书,依赖先人的智慧维持衣食无忧,但晚年却被迫告别仕途,回归田园生活。家庭的变故使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于购置产业和土地的行为,他感到羞耻,表明了他的节俭和知足之心。
诗中“蓼莪既废吟,伯兄亦云死”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哀思。诗人坚守知足和节俭的原则,认为只要基础稳固,便足以自我安慰。整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体现了清代士人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坚韧与淡泊。
不详
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勤俭为家宝,此语得真诠。
生众而食寡,交济乃无偏。
譬如成泰岱,积壤到其巅;
又如浚深井,掘土乃得泉。
予家无恒产,衣食敢云便!
况更崦嵫迫,食指动盈千。
亦知有兴废,岸谷海为田。
所贵读诗者,能吟山枢篇。
能痴复能聋,许作阿家翁。
斯言有至理,尚口恐致穷。
我生思大造,泽物雨和风。当其气郁塞,辰雷何??。
须兼恩与畏,嘻嗃归至公。
我读家人卦,照然若发矇。
有菊当有诗,有诗当有菊。
无菊诗何工,无诗菊亦俗。
采采南山隈,清香愿盈掬;
不见古高人,吟诗三往复。
柴桑处士家,隐者花为族。
我欲游名山,此地无峻岭。
祇此一亩园,规画亦井井。
编篱藉筼筜,薙草辟蛙黾。
茅屋三两间,已足供游骋。
人生易百年,转移在俄顷。
何如此小住,朝夕今以永。
池塘春雨痕,花坞夕阳影;
数弓虽不廓,颇亦称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