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五)南郊降神奏高安之曲》。从文中给出的片段来看,这是一首祭祀歌颂,通过对土地吉祥、国家安宁和物资丰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子的尊崇以及对国家美好前景的祝愿。
“爰卜吉土,在国之阳。”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吉祥如意的场景,“爰卜”意味着选择良好的土地,而“在国之阳”则是将这一选址与国家的光明面相联系,暗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肆类于帝,锡羡无疆。”诗人进一步通过“肆类于帝”表达对君主的尊崇,而“锡羡无疆”则是在祝愿这一吉祥和尊崇能够持续到没有尽头的地步。
“备物致享,嘉生阜昌。”这两句更具体地展现了物资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备物”指的是物质上的充裕,“致享”则是享受这一切的快乐,而“嘉生阜昌”则是在表达对美好生命和繁荣昌盛景象的赞颂。
最后两句“纯嘏昭答,长发其祥。”在这里,“纯嘏”指的是纯洁无瑕的回答或回应,而“昭答”则是明显的、光明的答案。“长发其祥”则是在表达这一切美好的景象能够持续下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土地、君主和人民福祉的歌颂,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国家图景,以及诗人对于这一美好愿景的无限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