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二首(其一)

飞书一幅锦文回,恨写深情寄雁来。

机上月残香阁掩,树梢烟澹绿窗开。

霏霏雨罢歌终曲,漠漠云深酒满杯。

归日几人行问卜,徽音想望倚高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封书信如锦绣,满载深情托鸿雁带回。
月光洒在半掩的香阁,树梢轻烟中绿窗微启。
雨后歌声渐歇,云深处酒杯已满。
归乡之日,几人同行算卦问路,遥想佳人倚立高台期盼。

注释

飞书:快信。
一幅:一张。
锦文:华丽的文字。
恨写:满怀遗憾地写下。
深情:深厚的感情。
寄雁来:通过大雁传递。
机上:月光照射。
香阁:香气四溢的闺阁。
掩:半掩着。
树梢:树尖。
烟澹:轻烟淡薄。
绿窗:绿色的窗户。
霏霏雨罢:雨后细雨停止。
歌终曲:歌唱完毕。
漠漠云深:深远的云层。
酒满杯:酒杯斟满。
归日:归乡的日子。
几人行:与谁同行。
问卜:占卜。
徽音:美好的声音,这里指女子。
想望:思念。
倚高台:站在高台上眺望。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思念之情的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厚感情。

“飞书一幅锦文回”,以“飞书”开篇,即刻画出急切思念的心情,如同飞鸿踏雪,迅速传递着心中之言。锦文指的是精美的书信,这里的“回”字暗示了诗人在远方所写的书信带有家的温暖与亲情。

“恨写深情寄雁来”,这里的“恨”字表达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的深沉情感通过书信寄托给南飞的大雁,以此传递到远方亲人的手中。雁作为古代传递信息的媒介,在这里象征着思念之情的传递。

“机上月残香阁掩”,“机上”可能指的是窗前或案头,月亮洒在桌面上,映照出一片宁静。香阁掩,意味着夜深人静,只有诗人的思念如同香气一般缭绕不散。

“树梢烟澹绿窗开”,树梢间飘渺的烟雾与绿意盎然的窗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着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思念。

“霏霏雨罢歌终曲”,细雨初歇,似乎与诗人的情感达到了一种共鸣。歌终曲指的是一首歌曲唱到最后,可能象征着诗人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漠漠云深酒满杯”,诗人在悠长的云雾中沉浸,用酒来慰藉自己。这里的“漠漠”形容云雾的深远,与之前的细雨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归日几人行问卜”,诗人的思念随着归家的脚步而来,通过占卜之术询问归期,不仅表达了对归途的渴望,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未知命运的一种敬畏与探求。

“徽音想望倚高台”,这里的“徽音”指的是诗人的思念之声,通过想象与远方亲人的呼唤相连。倚高台则是诗人在高台上凝视远方,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情款款、思念悠长的画面。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回文诗二首(其二)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寺中偶题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

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

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

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岂劳孤棹送行舟,轻过天涯势未休。

断岸晓看残月挂,远湾寒背夕阳收。

川平直可追飞箭,风健还能溯急流。

幸遇济川恩不浅,北溟东海更何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双竞龙舟疾似风,一星毬子两明同。

平吴破蜀三除里,灭楚图秦百战中。

春近杜鹃啼不断,寒催归雁去何穷。

兵还失路旌旗乱,惊起红尘似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