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浅浅清泉自鉴开,鳞鳞寒甃未生苔。
山中亭午野禽渴,不畏人惊欲下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清幽的画面。"浅浅清泉自鉴开",清澈见底的泉水自然地映照出周围景物,如同一面镜子,展现了山间的纯净与宁静。"鳞鳞寒甃未生苔",井壁上没有长出青苔,说明井水保持了清凉,且井壁清洁,体现了主人的细心打理。
"山中亭午野禽渴",诗人注意到即使在正午时分,山中的野鸟也因口渴而来到井边,显示出环境的静谧和生态的和谐。"不畏人惊欲下来",野鸟对人的接近毫不畏惧,甚至想要飞下来饮水,进一步渲染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新井这一细节,展现了新墅的清新雅致,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作者梅尧臣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冬日迎暄此未宜,苦吟那对朔风时。
祇誇砌下留残雪,不看檐间斗柄垂。
勾引风声已可听,高阴仍更接岗形。
知君久欲平心气,早晚根傍长茯苓。
小舫闲撑莫厌迟,比于刳艇劣相宜。
漕河有处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植干森然美在庭,更怜相倚自青青。
翠姿且有干云势,岂是孤生向远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