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读宣宗皇帝御制翰林院箴

峥嵘木天署,七曜垂精芒。

璇题揭周训,□渗炳尧章。

念此司言重,温语申官常。

谈经入禁籞,起草直明光。

地望洵清切,恩华难对扬。

俊又思献纳,台衡燮阴阳。

公私慎涂轨,仁义为提纲。

玄微剖幽眇,森严含风霜。

烺烺金版迹,照曜白玉堂。

所以章圣时,侍从多贤良。

戒石制巳陋,飞白不足方。

愿言镂心骨,佩服终弗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恭读宣宗皇帝御制翰林院箴》。诗中描绘了翰林院作为朝廷中枢机构的重要地位,以及翰林学士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与职责。诗中提到“峥嵘木天署”,形象地描绘了翰林院的庄严与神圣。接着,诗人通过“七曜垂精芒”、“璇题揭周训”等诗句,强调了翰林院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念此司言重,温语申官常”表达了翰林学士们在言辞表达上的责任重大,需要以温和而严谨的态度来履行职责。“谈经入禁籞,起草直明光”则描绘了他们在宫廷内参与讨论经典、撰写诏令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地望洵清切,恩华难对扬”赞扬了翰林院及其成员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和受到的恩宠。“俊又思献纳,台衡燮阴阳”表明翰林学士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平衡阴阳,维护社会稳定。

“公私慎涂轨,仁义为提纲”强调了他们在处理公务和个人行为时应遵循的原则,即以公义为先,仁爱为本。“玄微剖幽眇,森严含风霜”则形容他们深入探讨复杂问题,同时保持严谨的态度,如同面对严寒与霜雪。

“烺烺金版迹,照曜白玉堂”比喻翰林院的文献资料丰富,犹如金版之迹,照亮了白玉殿堂,象征着知识的光芒。最后,“所以章圣时,侍从多贤良”总结了在宣宗皇帝的治下,翰林院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

整首诗通过对翰林院及其成员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学问、道德和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省耕图

融风煽时燠,东皋农事起。

田畯遵时令,平秩从兹始。

沟塍纡以直,畚锸烟云里。

腰镰乍刈葵,携馌齐□□。

炊黍鹑野际,熙阳鸾旂丽。

京坻襜襜衣,剡剡染场履。

天近雨粟多,日临土膏美。

汗漫八骏游,芜没三推址。

眷此省耕仪,风规传画史。

愿置黼座前,劳农振前轨。

形式: 古风

忧旱吟

忧国愿年丰,岁事屡艰虞。

经春书不雨,首夏犹脩雩。

油云若待族,闾里都向隅。

未必金石流,其如禾麦枯。

不晓神灵意,果为乾封乎。

我欲登天门,为众吁以呼。

圣道方冲融,时霖应岂诬。

将无水貉尤,傥尔肥遗辜。

屯膏感玄象,修禳关庙谟。

于公一平谳,犹腾焚尪巫。

况乃吾皇仁,嘘吸通轧枢。

愿进云汉篇,庶望商霖濡。

六事既改观,三农亦登苏。

恨无双羽翼,空抱蒿目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清秋瀛州亭论学

我生宣尼后,雅意窥道源。

雕虫愧小技,鱼蠹综群言。

空玄费研剖,怅怅岐路繁。

幸兹先觉者,秉铎开蒙昏。

幽讨濂与洛,上穷羲与轩。

秋空发灵籁,水落见天根。

吾无隐乎尔,目击教巳存。

虚往而实归,玄亭何足论。

记取瀛洲会,风规百世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咏盆菊

众芳岂不妍,秋英自清绝。

意与幽人会,标名霜下杰。

容以桃李颜,艳彼茱萸节。

翩翩五陵子,佳色纷相悦。

积紫照朱茵,堆黄象金埒。

赏韵一以乖,篱堵宁辞拙。

亭亭盆中菊,偏承美人撷。

香分甘谷幽,色借冰壶洁。

对此读离骚,心魂坐莹澈。

悠然见西山,孤峰正嵚蘖。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