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
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
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
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作品,名为《送真上人还兰若》。诗中表达了对出家人的尊敬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这里的“得道”指的是修行有成,达到一定境界,而“云林久”则是隐喻僧侣常居之地,即寺庙。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他们长期在山中修炼,最终选择回归尘世。
“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出山”指的是从山中出来,“世乱”则是形容现实社会的混乱与不宁。诗人通过“乞食”一词,描绘了僧侣在尘世间请求食物以维持生计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世俗纷争的疏离感。
“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这里的“半偈”可能是指佛法的一部分,“初传法”则意味着刚开始传授教义。诗人通过“中峰又掩扉”,暗示了一种退隐山林,以避世俗之意。
“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这两句表达了出家人的清净与超脱,他们对世间的爱恨不予理会,而尘世间的人们却仍旧沉迷于世俗的情感纠葛中不能自拔。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林与尘世,表现了诗人对于出家人生涯的理解和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某种批判。
不详
(一作洞),生卒年、,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
佳句应无敌,贞心不有猜。
惭为丈人行,怯见后生才。
泛舸贪斜月,浮桡值早梅。
绿杨新过雨,芳草待君来。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
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
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
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远客乘流去,孤帆向夜开。
春风江上使,前日汉阳来。
别路犹千里,离心重一杯。
剡溪木未落,羡尔过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