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

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

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

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鬓。

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

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形式: 古风

翻译

客人从淮水那边来,询问老朋友的消息。
他袖中藏着藤纸书信,远方笔迹已辨识。
打开信封我欣喜万分,感觉自己的吝啬也减轻了。
新诗没有写,只因你行事谨慎。
你一直以来如此稳重,哪会轻易暴露弱点。
南方年景苦热,又闹蝗灾和饥荒。
忧虑使我每日疲惫,白发恐怕已布满双鬓。
知道我要向东归去,日夜期盼相见无间。
贫困难以长久等待,微薄的俸禄聊以维生。
虽然官职卑微冗杂,我也甘愿向前迈进。
虽未能与你相见,整日思绪如抱病痛。

注释

客:来访者。
淮:淮水。
故人:老朋友。
信:信件。
袖:衣袖。
藤纸:藤皮制成的纸。
题字:写下的字迹。
远已认:已经辨认出来。
既喜:既高兴。
固觉:确实感到。
新诗:新写的诗。
子所慎:你的慎重。
向来:一直以来。
观衅:窥探对方的弱点。
南方:南方地区。
苦热:酷热。
生蝗:发生蝗灾。
饥馑:饥荒。
忧心:忧虑的心情。
霜发:白发。
晓夕:早晚。
目不瞬:目不转睛。
贫难:贫困难以。
待乏:等待匮乏。
薄禄:微薄的俸禄。
沾润:勉强维持生活。
委吏冗:低微而琐碎的官职。
甘以进:甘愿努力。
相望:彼此期待相见。
抱疹:患病痛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中,诗人通过描述收到朋友曾巩的书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关心。他欣喜于打开信封,发现朋友的字迹熟悉,同时也感叹友人对自己的珍视,因为新诗未寄,可见其谨慎。接着,诗人提到南方的艰难岁月,酷暑、蝗灾和饥荒让人心忧,自己的白发也日益增多。得知友人期待自己东归,诗人决心尽快摆脱贫困,尽管官职微小,但仍愿意积极进取。然而,由于未能相见,诗人整日思念如同患病,表达了深深的牵挂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面对困境的决心和对友人的挂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

闻君作茅庐,正在西轩西。

定移旧蔬圃,稍改新药畦。

其高如伯鸾,况亦有隐妻。

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

薛老大字留山峰,百尺倒插非人踪。

其下长乐太守书,矫然变怪神渊龙。

薛老谁何果有意,千古乃与奇笔逢。

太守姓出东汉邕,名齐晋魏王与钟。

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纸中七十有一字,丹砂铁颗攒芙蓉。

光照陋室恐飞去,锁以漆箧缄重重。

茶开片銙碾叶白,亭午一啜驱昏慵。

颜生枕肱饮瓢水,韩子饭齑居辟雍。

虽穷且老不愧昔,远荷好事纾情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

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团片敌金饼。

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

凡今天下品,非此不览省。

蜀荈久无味,声名谩驰骋。

因雷与改造,带露摘牙颖。

自煮至揉焙,入碾只俄顷。

汤嫩乳花浮,香新舌甘永。

初分翰林公,岂数博士冷。

醉来不知惜,悔许已向醒。

重思朋友义,果决在勇猛。

倏然乃以赠,蜡囊收细梗。

吁嗟茗与鞭,二物诚不幸。

我贫事事无,得之似赘瘿。

形式: 古风

悼子

舟行次符离,我子死阿十。

临之但惊迷,至伤反无泣。

款定始怀念,内若汤火集。

前时丧尔母,追恨尚无及。

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

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

吾将仰问天,此理岂所执。

我惟两男子,夺一何太急。

春鸟独蔓延,哺巢首戢戢。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