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一)

戴星而出夕阳归,自觉兹游草草非。

三宿几曾萦旧梦,重来犹复恋斜晖。

湖山作主惭松菊,壶榼随云上翠微。

如此宾朋如此地,不缘香火亦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再次游览青原山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联“戴星而出夕阳归,自觉兹游草草非”,以时间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清晨与傍晚的景象。诗人披星戴月而出,待到夕阳西下时归来,却感到这次出游显得匆忙而不够深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感慨。

颔联“三宿几曾萦旧梦,重来犹复恋斜晖”,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提到自己曾有过在山上停留三夜的旧梦,但这次重游,尽管时间有限,仍然深深地留恋着那温暖的夕阳余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颈联“湖山作主惭松菊,壶榼随云上翠微”,转而描写自然景色。湖光山色成为了这次旅行的主人,诗人自感愧对这里的松树和菊花,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同时,提到了随行的酒壶和酒杯,它们随着云雾上升至翠绿的山峰之上,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尾联“如此宾朋如此地,不缘香火亦依依”,总结了这次旅行的感受。诗人认为,无论是与朋友相伴还是身处这样的山水之间,都足以让他留恋不已,不需要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这份情感就已经如此深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二)

祖关有界限东偏,圣域从新祀五贤。

顾我后来虚讲学,何人先悟竟逃禅。

尽容云懒看诸岫,长在山清羡此泉。

记得过桥曾待月,书声遥度一溪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三)

重讯刘郎去后春,元都观里尚阴新。

黄荃过眼皆成画,阮肇同来倘有因。

满地晚花如待我,多情香草更留人。

片时且话三生石,何处能容半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四)

摩挲断碣画廊深,万劫难磨吊古心。

墨宝镇山徒有石,忠魂归国只遗琴。

论诗江右仍宗派,招隐淮南孰嗣音。

五笑亭中又三笑,回头风韵满松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螺子山谒文信国公祠,同侯亭、寿泉作

野草摧霜血凝碧,突兀荒祠卧残石。

俎豆其间亦等闲,故应此地依忠魄。

大江滚滚从东来,朔风凛烈笳声哀。

谁向桑田话沧海,烟云变灭何有哉。

峰为文笔水为字,兹山屹作回澜势。

巍然坊表照乾坤,万古纲常此维系。

我来正值日当中,天宇寥廓群籁空。

哲人已往典型在,高山仰止萦私衷。

憾公生不唐虞际,稷契皋夔并同世。

星云糺缦复且歌,完将正气还天地。

不然有山可隐居,韬光自读圣贤书。

黄冠野服得随意,朱程周邵吾其徒。

如何破碎山河改,空使潜龙出枯海。

大厦倾岂一木支,此意何由问真宰。

平生志匪饱与温,成败利钝安足论。

忠孝之求不易副,一身早许酬君恩。

前日青原见遗墨,诗意琴心两凄恻。

空山无人水自流,千载如闻声太息。

青螺郁郁白鹭闲,一水相望咫尺间。

元灯未坠瓣香祝,江头日日穷跻攀。

桑梓敬恭重回首,感嗟兴废坐良久。

偶谈轶事问宗支,益信善人终有后。

归来延伫浴沂亭,惆怅冬青树不青。

欲买松楸更培植,崇祠呵护仗山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