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涪陵游北岩寺伊川谪居尝传易于此有钩深堂鲁直名且书之故寺有四贤像伊川鲁直康节尹和靖

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

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

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隔着江选定美好的地方,划船深入寻求幽静。
径直走上通向云霄的山路,穿过满是霜叶的树林。
古人并非逃避尘世,这里却能让人沉思冥想。
什么东西能如此感染,连幽静的鸟鸣也成了悦耳之音。

注释

隔:分隔。
江:江面。
定:选定。
佳处:美景之处。
放艇:划船。
得:能够。
幽寻:幽静的探索。
直上:径直向上。
云根径:通往云霄的小路。
尽行:全部走过。
霜叶林:覆盖着霜冻的树林。
昔人:古人。
避世:逃避世俗。
此地:这个地方。
钩深:引人深思。
熏染:感染。
幽禽:幽静的鸟儿。
好音:美妙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图景。开篇“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两句,诗人通过选择一个隔绝尘世的美丽之地,乘船进入隐秘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远离喧嚣的心境。

接着,“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山入林的情景。这里的“云根径”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霜叶林”则给人一种秋日萧瑟的感觉。

诗人通过“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两句表明,古人并非为了逃避世俗,而是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里的“钩深”暗指的是心灵深处的沟通和理解。

最后,“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山中鸟鸣之声的喜爱。这里的“熏染”一词用得十分巧妙,既形容了自然景色如同熏香般能净化心灵,也暗示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古人隐居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次黄象之韵

疏山元是读书山,相望麻姑旧醮坛。

梵刹雄誇今日胜,隐居谁作故人看。

閒随米运川涂迥,喜入林亭境界宽。

我已经营谢公屐,伫君好去九迁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观荷

适当寒沼上,更在月明中。

露重鲛珠湿,天高奁镜空。

参差千盖绿,淡伫数枝红。

华发秋风里,持杯属老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忧旱

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伫观罪己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投赠钱侍郎端礼三篇(其二)

仙风道骨本飘飘,万卷诗书乐一瓢。

落笔云烟盘锦绣,满腔星斗绝尘嚣。

悬知可使邦风美,岂但能令国计饶。

四海徯公归致主,方今天子舜承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