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疏山元是读书山,相望麻姑旧醮坛。
梵刹雄誇今日胜,隐居谁作故人看。
閒随米运川涂迥,喜入林亭境界宽。
我已经营谢公屐,伫君好去九迁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题为《次黄象之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古迹、怀念旧人的诗句。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深厚情感。
"疏山元是读书山"一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指的是某个山名叫做“读书山”,而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文化气息,暗示着这里曾经有人静坐研读。接下来的"相望麻姑旧醮坛"则是描绘了一种对面观赏古老遗迹的情景,这里的“麻姑”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仙女或神秘人物,而“旧醮坛”则是古代祭祀活动的遗留。
第三、四句"梵刹雄誇今日胜,隐居谁作故人看"中,“梵刹”一词带有佛教色彩,可能指的是某种宗教仪式或建筑,而“今日胜”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美。紧接着的“隐居谁作故人看”则流露出一种怀旧情绪,诗人在提问谁是那个能够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
"閒随米运川涂迥,喜入林亭境界宽"这一部分,则是描写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是在描述一处宁静的自然环境,其中“閒随”表达了悠闲随性的情态,“米运川涂迥”则可能指的是河流与田野之间的劳作场景,而“喜入林亭境界宽”则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我已经营谢公屐,伫君好去九迁官”,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我已经营谢公屐"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已经退出了功名场,而“伫君好去九迁官”则是劝慰某位朋友放弃对仕途的追求,去寻找一份更加宁静且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咏叹和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不详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适当寒沼上,更在月明中。
露重鲛珠湿,天高奁镜空。
参差千盖绿,淡伫数枝红。
华发秋风里,持杯属老翁。
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伫观罪己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仙风道骨本飘飘,万卷诗书乐一瓢。
落笔云烟盘锦绣,满腔星斗绝尘嚣。
悬知可使邦风美,岂但能令国计饶。
四海徯公归致主,方今天子舜承尧。
天地生成无用躯,青箱世业一愚儒。
几同海上屠龙术,空守岩前待兔株。
自信平生非木石,谁怜半世混泥涂。
幸逢点铁为金手,乞与投身造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