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一)

仰屋和谁语。计年华、人生不过,数十寒暑。

转忆四龄初识字,指点真劳慈母。

授经传、咿唔辛苦,母意孜孜儿欲卧,剪寒灯、掩泣心酸楚。

教跽听、丽谯鼓。十龄骑马随吾父。

历中原东西南北,乾坤如许。

天下河山看大半,弱冠幡然归去。

风折我、中庭椿树。

血渍麻衣初脱了,旧青衫、又染京华土,败翎折、堕齐鲁。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的《贺新郎》系列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成长历程的深刻感悟。

诗中以“仰屋和谁语”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回忆起童年时期母亲教导自己识字的情景,母亲的辛勤与慈爱跃然纸上。通过“转忆”、“指点”、“授经传”等词句,生动再现了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母爱的无私。

“十龄骑马随吾父”一句,描绘了少年时期跟随父亲游历天下的经历,展现了广阔天地间的壮志豪情。“历中原东西南北,乾坤如许”,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而“天下河山看大半,弱冠幡然归去”则体现了诗人成年后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最终选择回归故土。

“风折我、中庭椿树”一句,运用象征手法,以折断的椿树比喻诗人遭遇的挫折或困境,隐含着对人生风雨的感慨。而“血渍麻衣初脱了,旧青衫、又染京华土”则描述了诗人从朴素到繁华,再到回归本真的生活变迁,体现了对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最后,“败翎折、堕齐鲁”一句,以“败翎”比喻人生的挫败与失落,暗示诗人经历了种种挑战后,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情感,最终回到了故乡山东,表达了对家乡深厚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教育、成长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二)

愁似形随影。苦飘零、身如槁木,心如废井。

尘海迷漫无处著,常作风前断梗。

触往事、几番追省,十载中钩吞不下,趁波涛、忍住喉间鲠。

呕不出、渐成瘿。

眼前一片馍黏境,黑甜中痴人恋梦,达人求醒。

阅尽因缘皆幻泡,才觉有身非幸。

况哀乐、劳生分颁。

历乱游蜂钻故纸,溺腥膻、醉饱怜公等,草头露、但俄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三)

十幅澄江练。袅香丝、文心一缕,惊才绝艳。

出水芙蕖生梦颖,丰致嫣然初见。

恰又似、朝霞舒卷,张绪风流标格好,比垂杨、一树灵和殿。

眼灼灼、更如电。

思骑黄鹤寻仙眷,诉喁喁灯前才子,泪痕清泣。

怪底风人俱善感,各带一分哀怨。

记当日、春蚕丝缠。

剪彩裁云工绮语,把鸳花、金粉思量遍,成往事、说来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四)

愁向欢场起。易销魂、才人结习,大都如是。

只觉江山多寂寞,无处教人欢喜。

抱斯意、吾侪应尔,抑郁无端同故态,更飘零、知遇俱相似。

共回首、雁声里。

闲情十载抛流水,念家山暮云回合,自伤羁滞。

丽句清词刊落尽,柳絮今沾泥滓。

有锦瑟、吟编曾毁。

尚忆孱躯痴绝日,病琅邪、几为多情死,同调者、那堪此。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五)

秋在台城路。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

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谁耐写、别人处。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邀笛奏、王郎新谱。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历寒食、又三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