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二)

愁似形随影。苦飘零、身如槁木,心如废井。

尘海迷漫无处著,常作风前断梗。

触往事、几番追省,十载中钩吞不下,趁波涛、忍住喉间鲠。

呕不出、渐成瘿。

眼前一片馍黏境,黑甜中痴人恋梦,达人求醒。

阅尽因缘皆幻泡,才觉有身非幸。

况哀乐、劳生分颁。

历乱游蜂钻故纸,溺腥膻、醉饱怜公等,草头露、但俄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愁苦与无奈。诗人将愁绪比作形影不离,飘零不定,如同枯木和废井,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空虚与绝望。尘世的广阔与迷茫,让人心无所依,仿佛被风吹散的断梗,四处漂泊,无法找到归宿。

“触往事、几番追省”,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深刻反思与追忆,每一次回想都如同吞咽下难以消化的痛苦,让人感到沉重与压抑。“趁波涛、忍住喉间鲠”,生动描绘了在生活的波涛中挣扎,却只能忍受内心的痛苦,无法倾诉或排解。

“呕不出、渐成瘿”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痛苦与压抑,如同结成的肿块,无法释放。眼前的境遇如同一片混沌,让人感到迷茫与无助。在梦与现实之间徘徊,痴人沉溺于梦境,而通达之人则追求清醒。

“阅尽因缘皆幻泡,才觉有身非幸”,诗人感叹人生中的种种遭遇都是虚幻的,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非幸运。面对命运的无常,哀乐交织,劳碌一生,如同蜜蜂钻入故纸堆中,沉迷于世俗的诱惑与满足,最终却发现这一切只是短暂的露水,转瞬即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苦难的深切同情。在悲凉与无奈中寻求解脱,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三)

十幅澄江练。袅香丝、文心一缕,惊才绝艳。

出水芙蕖生梦颖,丰致嫣然初见。

恰又似、朝霞舒卷,张绪风流标格好,比垂杨、一树灵和殿。

眼灼灼、更如电。

思骑黄鹤寻仙眷,诉喁喁灯前才子,泪痕清泣。

怪底风人俱善感,各带一分哀怨。

记当日、春蚕丝缠。

剪彩裁云工绮语,把鸳花、金粉思量遍,成往事、说来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四)

愁向欢场起。易销魂、才人结习,大都如是。

只觉江山多寂寞,无处教人欢喜。

抱斯意、吾侪应尔,抑郁无端同故态,更飘零、知遇俱相似。

共回首、雁声里。

闲情十载抛流水,念家山暮云回合,自伤羁滞。

丽句清词刊落尽,柳絮今沾泥滓。

有锦瑟、吟编曾毁。

尚忆孱躯痴绝日,病琅邪、几为多情死,同调者、那堪此。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五)

秋在台城路。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

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谁耐写、别人处。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邀笛奏、王郎新谱。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历寒食、又三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六)

一丈清凉界。倚高梧、解衣盘薄,髯其堪爱。

七十年来无此客,余韵留风犹在。

问何处、桐阴不改,名士从来多似鲫,让词人、消受双鬟拜。

可容我、取而代。

文章烟月思高会,好年华青尊红烛,歌容舞态。

太白东坡浑未死,得此人生差快。

弹指耳、时乎难再。

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

口欲语、意先败。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