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三)耒答镈

我用于主人,良田无虚种。

主人不我以,我适为无用。

不知主人饥,岁卒安自奉。

由来我求人,孰与求我重。

形式: 古风 押[宋]韵

翻译

我被主人役使,耕种良田从不空闲。
主人并不重视我,我变得无足轻重。
主人不知我辛劳,年终我却独自承受。
一直以来,我都需求助他人,谁又会看重我呢?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主人:诗中的雇主或主人。
良田:肥沃的土地。
虚种:闲置未耕种。
不我以:不重视我,不让我发挥作用。
适:恰好,正好。
无用:没有价值。
不知:不了解。
卒:最终,年终。
自奉:自我供养,自食其力。
由来:自古以来。
求人:向别人求助。
孰与:与...相比,哪个更。
重:重要,看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劳动成果的自豪。诗中“我”指的是耕田的牛,它表达了一种被遗弃后的哀伤与不甘。

“良田无虚种”,说明这片土地肥沃且管理得当,没有一处荒废之地,反映了农事的繁荣和主人的勤劳。接着,“主人不我以,我适为无用”表明牛如果不被主人使用,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这里牛的角度折射出对待遇的不满和自尊心。

“不知主人饥,岁卒安自奉”,则是说牛并不清楚主人是否有饥饿之忧,但它自己每年年终都能安稳地享受所提供的食物,这些线索暗示了主人可能已经不再重视耕田这项传统劳作。

最后,“由来我求人,孰与求我重”,牛以自豪而又带有哀怨的心情询问,从古至今,我一直在寻找主人的栽培,而哪个主人曾经真心实意地寻求过我呢?这里的“求”包含了被需要和珍视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牛的口吻,展现了一种对被抛弃感受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主人的依赖与不满的情愫交织。它不仅反映了农耕文化中动物与人类之间微妙关系,也透露出了社会变迁下传统生活方式的凋敝和哀伤。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二)耒答镈

我用常在金,任金适由木。

苟得金为用,何惜木微曲。

幸得主人随,不恤汗行犊。

必求随主人,我用諴不足。

形式: 古风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龙答水车

神龙谢子车,子能未足多。

上润虽已然,下竭将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二)龙谢水车

神龙谢水车,吾语尔来前。

尔虽用于人,我亦用于天。

在物固不同,于用岂殊然。

水下高田乾,尔能俯水取。

假人不尔用,尔受田责否。

吾身虽为龙,动亦天所主。

天犹不有命,我安事为雨。

形式: 古风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镈

一畦失之荒,尔力亦可耨。

天下方漫芜,尔功亦何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