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燕亭

吏治正倥偬,夫君何燕闲。

茧丝既云寡,符移皆可删。

印封从事散,蹑屐升东山。

放杖坐危亭,清啸出云间。

无私席宾少,忘机林鸟还。

野人瞻翠微,稽首双眉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官府事务正忙碌,丈夫为何如此悠闲。
蚕丝已经稀少,公文可以删减无须留存。
印章不再使用,他轻步上东山游玩。
放下手杖坐在高亭,清亮的啸声直冲云天。
宴会上宾客稀少,他忘却机心只与林鸟为伴。
乡野之人仰望青翠山峦,恭敬地双手合十,白发斑斑。

注释

吏治:官府政务。
倥偬:繁忙。
夫君:丈夫。
茧丝:蚕丝。
云寡:稀少。
符移:公文。
印封:印章。
从事:处理公务。
蹑屐:轻步。
危亭:高亭。
清啸:清亮的啸声。
无私席:宴会上。
忘机:忘却世俗之心。
野人:乡野之人。
翠微:青翠山峦。
稽首:恭敬礼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闲燕亭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吏治正倥偬”一句表明朝廷公务繁忙,但“夫君何燕闲”则显示诗人司马光自己却悠然自得,无忧无虑。这与他在政治上不得志,退隐田园的生活状态相呼应。

“茧丝既云寡,符移皆可删”二句,通过对官印和文书处理工作的描写,强调了诗人对于简单、不繁复的生活态度。"印封从事散,蹑屐升东山"则表达了诗人脱离世俗纷争,向往自然山水之美的心情。

“放杖坐危亭,清啸出云间”一句中,“放杖”意指放下手中的权杖,象征着卸下官职的重担;“坐危亭”则是说诗人坐在高处的亭子里,俯瞰着周围的景色;“清啸出云间”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释放。

"无私席宾少,忘机林鸟还"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情景。"野人瞻翠微,稽首双眉斑"则是说乡间的普通百姓都对司马光这位隐居士大夫表示敬仰,表现出诗人在民间的良好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会景亭.宝峰亭

孤亭冠山椒,下视物不隔。

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

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

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

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

实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

巴峡少平田,每苦天宇窄。

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

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

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

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

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

形式: 古风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柏轩

凛然凌霜色,本自生丘壑。

徙之君子庭,栽培固不薄。

静夜声飂飂,清昼阴漠漠。

秀气逼檐楹,翠影通帘箔。

知君梁栋材,大匠偶未度。

但守岁寒心,闲轩亦不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桐轩

朝阳升东隅,照此庭下桐。

菶菶复萋萋,居然古人风。

疏柯青玉耸,密叶翠羽蒙。

午景凝馀清,夕照当残红。

雨响甍栋外,风生户牖中。

主人政多暇,步赏常从容。

终当致威凤,览德鸣噰噰。

又将施五弦,解愠歌帝宫。

形式: 古风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

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丱老。

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嗟予乘桴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叹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