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衍斯道赋天平白云泉

山君夜移东海水,分得灵泉白云底。

老禅卓锡住泉头,坐看泉流与云起。

湛湛寒光玉镜圆,波心照见苍龙眠。

半峰秋色漾晴雪,五丈石影浮青莲。

南岳枯湫何足数,惠山断浣侵草莽。

幻人跑虎笑寰中,何物品茶誇陆羽。

真源下极沧溟深,欲探其委谁能寻。

泾清渭浊那复辩,流行坎止俱无心。

我求范老读书处,遂向云中问归路。

久嗟尘海混凡流,细酌清泠得真趣。

临池载拂焦尾桐,水云弹彻潇湘空。

会分一滴化甘露,坐令万国皆清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平山的白云泉,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清澈、深邃以及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神秘。诗人通过“山君夜移东海水,分得灵泉白云底”开篇,巧妙地将泉水与神话相结合,赋予泉水以灵性。接着,“老禅卓锡住泉头,坐看泉流与云起”描绘了禅者在泉边静观自然之美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湛湛寒光玉镜圆,波心照见苍龙眠”一句,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泉水比作圆润的玉镜,映照出沉睡的苍龙,形象地展示了泉水的清澈与深邃。随后,“半峰秋色漾晴雪,五丈石影浮青莲”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周围的景色,秋色、晴雪、青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南岳枯湫何足数,惠山断浣侵草莽”对比了其他名泉,强调了白云泉的独特之处。接下来,“幻人跑虎笑寰中,何物品茶誇陆羽”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品茗艺术的赞赏,以及对陆羽这一茶文化巨匠的敬仰。

“真源下极沧溟深,欲探其委谁能寻”表达了对泉水源头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奥秘难以完全揭示。最后,“泾清渭浊那复辩,流行坎止俱无心”以泾渭之水为例,说明了事物的相对性,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白云泉的自然美景,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精神内涵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114)

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竹心道人赋绿猗堂

竹心老人心爱竹,赤手栽成万竿玉。

古色猗猗映翠帘,金影疏疏坠秋屋。

满天明月子乔笙,半窗凉雨官奴烛。

老人积书如积金,竹边每置三千牍。

开门日日问平安,呼酒时时饮新绿。

倚醉长歌淇澳篇,驱愁不买玲珑曲。

大儿方辞吏部郎,小儿未食官家禄。

传家清事托吟编,阅世閒情付棋局。

媚人何物琉璃瓶,披襟晒我琅玕腹。

孤筇有客扣青扉,一笑下阶迎健足。

锦章烂出五色云,快目不辞三过读。

铁翁仙游艾翁老,惆怅何由继华躅。

我本山林厌尘俗,食笋也知胜食肉。

说尽眉山玉版禅,更待春雷动幽谷。

形式: 古风

题江浚远晚翠堂卷

北风落木千山空,海城偶见江文通。

自言老去才力减,文锦不与先时同。

胸中雅蕴二三策,雄论傞傞剑锋白。

抽簪早谢紫薇郎,待诏懒为金马客。

黄柑林中屋数桯,翠峰如削开南屏。

湖云散尽归鸟急,夕阳满山烟树冥。

明年欲鼓鄞江舵,花外小舟须待我。

高堂重说岁寒期,团露枝头看硕果。

形式: 古风

题无尽法师所藏李白庐山观瀑图

九江西来庐山高,飞流喷薄翻银涛。

白日松头雪花落,青天雨脚秋声号。

眼前倾覆何草草,世路不须惊蜀道。

洗尽淫洼两耳清,拍手云中招五老。

我怀谪仙歌浩歌,凉风万里来天河。

杜陵有客更相忆,头白不归将奈何。

形式: 古风

蓬莱山人为邹得中作

三山楼阁隔烟海,清水黄尘渺何在。

瑶池几度宴蟠桃,金母苍然云鬓改。

蓬莱山人沧海客,绿发童颜布衣窄。

养成鸡犬服丹砂,曾向瑶池掌仙籍。

幻游或在长安市,咫尺毫端移万里。

有时举步青冥中,笑引吹笙两童子。

仙裳缥缈去复停,风中环佩秋泠泠。

人间望之如列星,扬言自说山人名。

翻身下视鳌头岛,一勺沧溟眼中小。

挥手尘寰不可招,风露无声洞天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