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山人为邹得中作

三山楼阁隔烟海,清水黄尘渺何在。

瑶池几度宴蟠桃,金母苍然云鬓改。

蓬莱山人沧海客,绿发童颜布衣窄。

养成鸡犬服丹砂,曾向瑶池掌仙籍。

幻游或在长安市,咫尺毫端移万里。

有时举步青冥中,笑引吹笙两童子。

仙裳缥缈去复停,风中环佩秋泠泠。

人间望之如列星,扬言自说山人名。

翻身下视鳌头岛,一勺沧溟眼中小。

挥手尘寰不可招,风露无声洞天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与凡尘交错的奇幻画卷。开篇“三山楼阁隔烟海,清水黄尘渺何在”,以“三山”、“楼阁”、“烟海”、“清水黄尘”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世界。接着,“瑶池几度宴蟠桃,金母苍然云鬓改”两句,通过瑶池宴会和金母形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神秘与不朽。

“蓬莱山人沧海客,绿发童颜布衣窄”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蓬莱山人,他虽为沧海之客,却保持着绿发童颜,穿着朴素的布衣,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养成鸡犬服丹砂,曾向瑶池掌仙籍”则通过养鸡犬服丹砂的故事,以及其在瑶池管理仙籍的经历,展现了这位山人的非凡修为和仙家身份。

“幻游或在长安市,咫尺毫端移万里”两句,巧妙地将仙境与人间联系起来,暗示了仙人虽居于仙境,但心灵可以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间。“有时举步青冥中,笑引吹笙两童子”描绘了仙人在高远的天空中漫步,与两位吹笙的童子一同欢笑,充满了逍遥自在的意境。

“仙裳缥缈去复停,风中环佩秋泠泠”通过仙人的衣裳在风中飘动,以及其身上的环佩发出清冷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静谧祥和的氛围。“人间望之如列星,扬言自说山人名”则表达了人们对仙人的仰慕之情,仿佛他们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最后,“翻身下视鳌头岛,一勺沧溟眼中小。挥手尘寰不可招,风露无声洞天晓”几句,以仙人俯瞰人间、挥手间尘世不可触及、风露无声、洞天渐晓的画面,再次强调了仙境与凡尘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表达了对仙人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仙境主题,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114)

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戒定岩往中竺

天竺诸山天下雄,支那胜处惟中峰。

玲珑不假五丁凿,飞来小朵金芙蓉。

悬厓嵌空不可上,千岁神僧舒宝掌。

杖头灵骨去无回,世外高风犹足仰。

浮沤道人蒲室孙,京都试艺新承恩。

三衣欲挂稽留石,一锡初辞白下门。

佛国迢迢松九里,五月凉风清似水。

劫灰扫尽古岩前,楼阁重开白云里。

送君此日怀旧游,别情渺渺随江流。

月明何处寄相忆,满林风露天香秋。

形式: 古风

送瑄蕴中住持处州南明禅刹

南风吹沙江雨晴,道人挟锡辞神京。

金陵故旧走相送,柳枝折尽劳劳亭。

轻舟挂席二千里,山落南明如画屏。

三平老禅独跨虎,溪头抚掌来相迎。

老禅高行世所重,丛林草木皆知名。

高阳洞口洗钵处,石门日暮闻钟声。

仙都胜境在咫尺,鼎湖龙去仙山青。

龙髯随地化碧草,服食寿与天齐倾。

道人此地重经营,兵馀楼阁犹峥嵘。

兰灯粲月夜皎皎,天花吹雨朝冥冥。

龙河倦客双鬓星,作诗赠别难为情。

明朝怅望隔山岳,少微一点云边明。

形式: 古风

送现藏主往处州长乐

括苍之山天下雄,控引百粤横西东。

高城月出海莲白,野亭莺啭山花红。

伍乔光芒映南服,知有高人住林麓。

濛濛碧雾际江天,冉冉閒云蔽幽谷。

大峰嵯峨仙所都,轩辕上天遗鼎湖。

川水秋沈莫耶剑,石龙夜吐摩尼珠。

长乐山人乐禅寂,捧檄东归喜何剧。

江湖鸥鹭惜离群,丛社象龙趋法席。

恩波浩荡广如天,五云回首蓬莱边。

明年我亦访遗逸,独骑白鹤来青田。

形式: 古风

送禄天然往东山

白门柳色青垂烟,春风晓送龙江船。

四明南望二千里,十日卸帆鄞水边。

丞相祠堂在何处,花发东山今几度。

谢傅高风尚可扳,振锡玲玲入山去。

金鹅峰前启禅室,巨鳌夜戴三山出。

晨钟吼彻宝溪霜,粥鱼催上沧溟日。

此行何以报君恩,天花吹雨来缤纷。

登临稽首望金阙,晴空霭霭江东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