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书考已敌汾阳,神气清明骨更强。
客倒壶觞弄风月,酒阑灯火事文章。
传家正有书千卷,积庆真成笏一床。
看取西湖共长久,年年菊会答秋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上史魏公寿三首(其三)》。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动的情境再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中书考已敌汾阳,神气清明骨更强。"
这一句中,“中书”指的是朝廷的秘书省,也就是宰相之职,“考已敌”意味着已经考验过了,"汾阳"则是古代的地名,用来比喻高洁和远离尘世。“神气清明骨更强”形容诗中所赋予的人物,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客倒壶觞弄风月,酒阑灯火事文章。"
这一句描绘的是宴席间的情景,“客倒壶觞”指的是宾客们举杯畅饮,“弄风月”则是借助自然之美来增添宴会的意境。“酒阑灯火事文章”表明在这欢快的聚会中,文学创作也如同灯火般熠熠生辉,充满了诗意和文采。
"传家正有书千卷,积庆真成笏一床。"
此句强调了家庭文化的传承,“传家”即家族世代相传,而“书千卷”则象征着深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财富。“积庆”意指聚集的喜庆之事,“真成笏一床”形容的是这些美好的事物如同柔软的被褥一般温馨而安逸。
"看取西湖共长久,年年菊会答秋光。"
最后这句诗则是对友人的一种美好祝愿,“看取西湖”即观赏西湖之美,而“共长久”表达了与自然共同享受悠久岁月的愿望。“年年菊会”指的是每年的菊花盛会,“答秋光”则是借助菊花来回应秋天明朗的阳光,寓意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庆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寿辰的祝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高雅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不详
中兴大业要规模,公有初言久未孚。
已喜乾坤深佑德,况逢岁月正悬弧。
明时礼数尊三事,大老精神压万夫。
军国平章天下望,鹰扬年德正相符。
清都绛阙拱慈皇,鹤驾鸡鸣起未央。
父子至情如一日,国家庆事冠前王。
公功实作风云旧,帝学于今日月光。
天寿两宫千万岁,端留元老赞明昌。
征帆西过忆匆匆,咫尺匡庐怅望中。
天意留为今日计,春游恰与故人同。
酒醒月落行侵晓,云断风来翠满空。
识取庐山真面目,会来栽杏作仙翁。
渺渺湖风引桂舟,竹舆沙径晚山稠。
千峰影底鸣双涧,三伏日中含九秋。
邂逅襟期俱洒落,等閒归计少迟留。
何时更约云门路,踏破青鞋布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