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中子卷

君平昔遁世,卖卜居城闉。

百钱足自给,闭门守清真。

伊人负高志,脱略烟尘际。

清风去不还,此道今谁继。

我闻舂市东,客有号玄中。

早年谢纷靡,晚节甘固穷。

尝师玄中子,曾晤穷通理。

龙性岂能驯,凤飞畴得制。

我愿往从之,平生命自知。

不须论跃马,但欲问前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遁世者君平的生活与精神追求,以及对另一位同样追求高远志向的玄中子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君平与玄中子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展现了对自由、独立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赞美。

首句“君平昔遁世,卖卜居城闉”描绘了君平隐居于城市边缘,以占卜为生,过着遁世的生活。接着“百钱足自给,闭门守清真”强调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坚守内心的纯净。

“伊人负高志,脱略烟尘际”赞扬了玄中子背负高远的理想,远离世俗的束缚。而“清风去不还,此道今谁继”则表达了对这种高尚生活态度可能已难再寻的感慨。

后半部分转向对玄中子的直接描述:“我闻舂市东,客有号玄中”,提到在舂市东有一位被称为玄中子的客人。接着“早年谢纷靡,晚节甘固穷”描述了玄中子年轻时拒绝世俗的诱惑,晚年甘于贫困的生活状态。

“尝师玄中子,曾晤穷通理”表明诗人曾经向玄中子学习,探讨过人生的穷与通的道理。“龙性岂能驯,凤飞畴得制”运用比喻,表达了对自由天性的尊重和对命运不可控的感慨。

最后,“我愿往从之,平生命自知”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玄中子的脚步,过一种自我认知的生活。“不须论跃马,但欲问前非”则暗示了诗人更关心内心的探索和自我反省,而非外在的成功或荣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隐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由、独立和内在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中纷扰与诱惑的反思。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哀解开先

胜国运终圮,潢池争弄兵。

惟公起儒素,志在安苍生。

风尘昧寰宇,揽辔思澄清。

誓将双龙剑,截海屠长鲸。

西江数十郡,寇盗纷纵横。

公时奉朝命,慷慨辞帝京。

翩然乘单舸,万里东南行。

父老睹汉仪,箪壶欣并迎。

间出敌人壁,重完吉安城。

檄书传将臣,戮力扫搀抢。

当时忠义徒,猛气冲冠缨。

指期定恢复,奋激争摅诚。

惜哉事已去,雄图竟无成。

狂澜既溃决,孤柱安能撑。

徒挥鲁阳戈,难挽落日倾。

至今悲歌士,闻风为吞声。

鲁连游邯郸,片言定纷争。

谢传起东山,谈笑江左宁。

嗟公虽不偶,千古同高情。

可怜流俗子,锱铢论重轻。

安知壮夫节,成败何足评。

余亦抱奇伟,囊锥常愿呈。

慕公一寸心,金石同坚贞。

布衣忧社稷,任重居公卿。

九原不复作,长些衷难平。

赋诗继七哀,雪泪风悲鸣。

形式: 古风

和僧见寄三首(其一)

师本林卧人,予亦烟栖客。

同在一山中,如何未相识。

钟鸣松杪风,惆怅生孤忆。

形式: 古风

和僧见寄三首(其二)

鹤飞空林表,人语惊泉间。

清景方自悦,所思杳难攀。

归云何处至,无复望中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僧见寄三首(其三)

闻说冥心处,岩栖知几层。

磬随夕籁断,香带秋岚凝。

寂寂松窗下,孤灯照一僧。

形式: 古风 押[蒸]韵